宋代陳元靚《事林廣記》裏有一個故事,一位名叫劉德臣的人雖然好學但不通義理,經常對人說東漢班固的文章好,就是沒有進入到《文選》。別人告訴他,班固的《兩都賦》《封燕然山銘》都在裏面,怎麼能說班固的文章沒有入選呢?那位叫劉德臣的說:「此乃班孟堅文章,非班固也。」
班固字孟堅,是東漢史學家、文學家,與司馬遷並稱「班馬」。劉德臣只知道《兩都賦》與《封燕然山銘》的作者叫班孟堅,卻不知道班孟堅與班固其實是同一個人。往昔查找知識不如現在的網絡搜索方便,上學時打文化基礎,老師總是要求把作者的字與號都背下來,像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以及「香山」是白居易「半山」是王安石等,都要信手拈來脫口而出,看到《稼軒長短句》《易安詞》,也要馬上知道分別是辛棄疾、李清照的作品。
以前有字號,今天則用筆名與藝名,一些筆名藝名的知名度蓋過本名,提起本名時常不知道所云者是誰。莫言在二○一二年成為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有朋友發短訊說作家管謨業得了諾獎,收到信息心想管謨業怎麼沒聽說過。提起蘇童都有耳聞,但如果只說作家童忠貴估計無人識了。演員中,楊紫近幾年參演的電視劇收視率都很高,倘電視劇在宣發時只說楊旎奧主演,料收視率或會驟降。
因為對有些藝人的本名不熟悉,還鬧出過笑話。刀郎巡迴演唱會近來異常火爆,今年初,看到一條熱搜新聞寫著名音樂人羅林以成都市人大代表身份亮相,便問羅林很有名嗎?以前怎麼沒聽說過。朋友冷冷一笑說羅林就是刀郎。以前曾號稱過是刀郎的「粉絲」,還像背詩詞一樣記過刀郎的歌詞。在被嘲的那瞬間,原來自己也是一位不知道班孟堅即班固的「劉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