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專家解讀/戰略自主 強化與周邊合作決心

時間:2025-04-19 05:02:26來源:大公报

  4月18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圓滿結束對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國事訪問後回到北京。14日至18日,習近平應邀訪問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作為中國元首開年首訪,也是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後首次出訪,此次「東南亞行」牽動世界目光。

  在國際局勢複雜動盪的當下,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如何攜手並進應對挑戰?有分析指出,周邊對於中國的戰略重要性正持續提升,「東南亞行」展現出中國強化與周邊合作的決心。此外,「戰略自主」成為中國與受訪國發表聯合聲明時的高頻詞彙。「這說明,在應對美國單邊貿易霸凌這個問題上,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是存在共識的。」專家表示。

  習近平主席為期5天的東南亞行結束,而此次元首外交,讓「友誼之樹」結出纍纍碩果:中國與越南簽署45份合作協議,與馬來西亞簽署30多份合作協議,與柬埔寨簽署30多份合作文本。短短5天時間裏,中國與東南亞三國簽署合作協議超百份。這一數字的背後,有着實打實的「含金量」。

  元首外交 成果豐碩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學術顧問、泰國法政大學比里.帕儂榮國際學院學術顧問楊保筠向大公報表示,習近平主席與東南亞三國均將構建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放到了戰略性高度,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雙邊合作項目。「命運共同體建設認知的提升、理念的認同和建設的加速,是這次訪問的最大的亮點。」

  「習近平主席訪問東南亞三國,正值國際和地區形勢出現重大變動之際,特別是特朗普政府發動關稅戰,把世界經濟搞得一團糟,而經濟的不穩定有時可能會引發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楊保筠指出,通過中方與三國達成的合作文件可看出,各方都在加強對地區和平穩定的維護,並且反對單邊霸凌行徑。

  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趙衛華接受內地媒體採訪時指出,此次中國元首出訪期間,與東南亞三國達成多項突破性成果,充分證明中國對周邊國家的重視程度,也彰顯了中國願意把自身發展成果惠及周邊各國,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決心。

  為鄰之道 強化合作

  為期5天的「東南亞之行」,何以取得如此多的豐碩成果?究其原因,既要「基礎牢」,也要「決心強」。

  此次中國元首出訪的三國,既是國際外交場合的重點合作對象,也是最密切的貿易夥伴,不僅擁有深厚的歷史情誼,也具備廣闊的合作空間。

  今年一季度,東盟繼續穩居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進出口1.7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我國與東盟經貿關係日益緊密,貿易互補不斷增強。

  在楊保筠看來,這說明雙方已形成了高度融合的區域經濟生態。在關稅戰、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地緣政治情況複雜等背景下,習近平主席訪問為東南亞地區區域經濟合作,包括中國和東盟自貿區合作注入了信心。馬來西亞是東盟輪值主席國,對於把握發展方向、擬定工作重點等都很重要。因此,對馬來西亞的訪問,亦會對將來中國與東盟的關係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楊保筠表示,中國和東盟未來合作或會出現一些新趨勢,包括區域產業鏈將會重新組合,從互補走向融合;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將進一步推動並有望快速崛起;現在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討論已接近尾聲,即將付諸實施;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也在進一步深化,這些帶有制度性的合作平台的進一步整合和深化,將對今後中國與東盟的經濟關係產生深刻影響。

  團結一致 應對霸凌

  此外,當下中國與東盟增進交流、深化關係,具備緊迫的現實意義。4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全球徵收「對等關稅」。東南亞各國也是遭受美貿易霸凌的「重災區」。

  中國元首訪問東南亞三國期間,「戰略自主」更是成為中國與受訪國發表聯合聲明時的高頻詞彙。「這說明,在應對美國單邊貿易霸凌這個問題上,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是存在共識的。」趙衛華說,中國堅決反制美國的貿易霸凌,同時積極同東盟開展密切合作,傳遞相互支持的意願。這不但向東南亞各國展示了積極信號,也對鼓勵這些國家堅持戰略自主具有重要意義。

  楊保筠指出,面對美國無理打壓,中國予以了堅決回擊,且表示奉陪到底。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給廣大受到加徵關稅影響的國家提供了一個範例,美國其實是「紙老虎」「一戳就穿」。中國給東盟國家乃至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另一個應對關稅戰的方式,提振了南南國家可以通過合作,共同應對關稅戰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後果的信心。

  「總體來看,中國和東盟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已被提上一個很重要的議事日程,命運共同體需要經濟作為重要支撐。可以預見,面對複雜的國際和地區環境,中國和東盟國家今後的經貿合作將會更加廣泛深入。」楊保筠表示。 大公報記者馬靜、葛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