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月18日,兩名外國遊客在山東威海環翠區年貨大集上感受中國傳統年俗。\新華社
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有多處涉及持續擴大開放的內容,包括有序擴大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優化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推出優質入境旅遊線路和服務,提升境外旅客在華旅遊便利化水平,培育國際醫療、會展市場;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支持有條件城市口岸開設免稅店,增加離境退稅商店,推廣「即買即退」服務。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博士後研究員郭寒冰認為,方案通過「雙向開放」策略為消費擴容注入制度紅利。入境消費領域「免簽擴容+服務提質」的組合拳,既以醫療、會展等高端服務吸引國際客流,又通過離境退稅「即買即退」、口岸免稅店等舉措提升消費便利性,助力上海、北京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穩步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方面,方案提到,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聚焦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推動醫療健康、文化娛樂等優質生活性服務進口。推動將露營、民宿、物業服務、「互聯網+醫療」等服務消費條目納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郭寒冰表示,服務業開放試點聚焦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將露營、民宿等新興消費納入外資鼓勵目錄,展現「需求導向+創新引領」的開放邏輯。這種「負面清單瘦身」與「鼓勵目錄擴容」並行的策略,既能引入國際優質服務供給,推動消費升級,又可引導外資流向數字經濟、銀髮經濟等新賽道,形成「開放促改革、改革再開放」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