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楊奕霞北京報道:全球塑料使用量預計到2060年將增長近三倍,達到12.3億噸,其中再生塑料僅佔12%。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萬華化學董事長廖增太(圓圖)建議加快可回收、可再生材料產業化進程,推進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在他看來,可回收、可再生材料的推廣使用是實現我國經濟綠色轉型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舉措。
廖增太表示,歐美國家已出台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部分材料中必須包含一定量的再生材料以降低碳排放。中國也出台了《關於統籌節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點領域產品設備更新改造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
「當前,中國的塑料回收再生體系主要依賴可回收物的經濟價值驅動,部分行業和企業缺乏採用可回收材料的積極性,主要是因為這些材料在生產、採購和使用過程中可能導致短期成本上升和技術調整壓力。」 廖增太認為,在缺乏政策激勵的情況下,企業更傾向於保持現有生產模式,對可回收材料的應用熱情不高。加之現有驗證周期長、費用高,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化進程,制約了可回收材料市場的健康發展。
建議制定行業最低使用比例
為此,廖增太建議制定行業最低使用比例,推動綠色轉型。政府對於如建築、家電等材料需求較大的行業,設定明確的可回收、可再生材料最低使用比例標準。例如,在建築保溫材料、家電(冰箱冷櫃)等領域,建議設定最低使用比例為5%,之後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提高這一比例要求,以推動企業加快向綠色材料轉型的步伐。此外,建立國家級標準體系,規範行業發展。建立國家級的可回收、可再生材料標準體系,為產品提供統一的測試和驗證服務。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企業和科研機構,共同制定涵蓋各類可回收、可再生材料的技術標準、質量規範和測試方法等。加強國家級檢測認證機構的建設,提高其檢測能力和服務水平,為企業提供權威、高效的產品測試和驗證服務。通過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規範市場秩序,保障產品質量,為企業大規模採購和使用可回收、可再生材料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