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任芳頡北京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9日發布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推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約14.1億千瓦,佔全國電力總裝機規模40%以上,已超過煤電裝機。但隨着新能源大規模發展,新能源上網電價實行固定價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場供求,也沒有公平承擔電力系統調節責任,矛盾日益凸顯。
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此輪改革主要內容之一是推動新能源上網電價全面由市場形成。新能源項目上網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通過市場交易形成。
為解決新能源發電波動性帶來的影響,方案提出在推動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的同時,建立新能源可持續發展價格結算機制,對納入機制的電量,當市場交易價格低於機制電價時給予差價補償,高於機制電價時扣除差價。通過「多退少補」的差價結算方式,讓企業能夠有合理穩定的預期,從而促進行業平穩健康發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據悉,改革後,新能源與煤電等一樣進入電力市場、上網電價均由市場形成,電力市場化交易進一步擴圍,能夠極大促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
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胡鴻雁表示,新能源入市交易將公平分擔系統調節成本,充分體現各類電源在電力系統中的價值,有利於構建更加高效協同的新型電力系統。此外,新能源與煤電等一同進入市場,擴大電力市場化交易範圍,能夠極大促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