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去年內地某知名早教中心頻繁關閉門店,有家長表示,在和機構溝通退款的過程中,出現了「職業閉店人」進行線上線下的溝通。右圖:去年12月,大公報專題報道揭秘了「職業閉店人」灰色產業鏈,聚焦其幕後操縱、虛假註銷、逃避債務及消費者權益受損等亂象,引起廣泛的社會反響。
頭一天還在正常營業,第二天就突然關門;剛剛儲值充卡,一夜之間人去樓空……近年來在教育培訓、美容美髮、運動健身等領域出現了一些不良商家斂財跑路的情況,但消費者在維權時卻往往遇到「職業閉店人」操盤頂包。去年12月,大公報專題報道揭秘了「職業閉店人」灰色產業鏈,聚焦其幕後操縱、虛假註銷、逃避債務及消費者權益受損等亂象,引起廣泛的社會反響。
針對「職業閉店人」等問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制定出台《公司登記管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於今日(10日)起施行。其中明確,對明顯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惡意轉移財產、逃避債務和行政處罰等情形,限制辦理相關公司登記或者備案,已經辦理的予以撤銷,對「職業閉店人」惡意變更公司登記行為精準打擊。\大公報記者 朱燁北京報道
近年來,「職業閉店人」參與預付式經營企業閉店逃債、侵害消費者權益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此類人群專為經營不善尤其是採取預付費經營模式的經營者策劃閉店方案、實施閉店,並處理經營者遺留維權糾紛,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並衝擊了社會信用體系。
虛假登記 三年內不得再登記
對此,《實施辦法》明確規定,涉及虛假登記的直接責任人自登記被撤銷之日起三年內再次申請登記的,公司登記機關不予辦理設立登記或者相關事項的變更登記及備案。2024年6月30日前登記設立的公司因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通過登記的住所、經營場所無法聯繫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導致公司出資期限、註冊資本不符合法律規定且無法調整的,公司登記機關對其另冊管理,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作出特別標註並向社會公示。
營造誠信有序營商環境
海問律師事務所國際合夥人、律師蘇浩對大公報表示,《實施辦法》加強了對職業閉店行為的管制,有助於營造更加誠信有序的營商環境。
蘇浩認為,該《實施辦法》給「職業閉店人」套上了三重「緊箍咒」:首先是限制登記備案。「《實施辦法》對明顯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惡意轉移財產、逃避債務和行政處罰等情形,限制辦理相關公司登記或者備案,已經辦理的予以撤銷。」他說,「這將有效限制『職業閉店人』通過變更法定代表人等方式,幫助不良商家逃避債務的行為。」
第二重「緊箍咒」是強化責任追究。蘇浩說,壓實中介機構責任,要求其誠實守信、依法履責,並對中介機構冒用他人身份辦理登記或者提交虛假材料登記註冊的行為,明確了處罰措施。「這將增加『職業閉店人』利用中介機構進行虛假登記的難度和風險。」
蘇浩續指,第三是提升信息透明度。《實施辦法》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增強了市場信息的透明度,使「職業閉店人」的不法行為更容易被發現和監管。
暢通「殭屍企業」退出機制
在進一步加強公司登記管理和服務方面,《實施辦法》明確中介機構責任,細化中介機構代理他人、以自己名義或者冒用他人名義從事虛假登記行為的法律責任。規範公司營業執照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管理,明確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的事項,規定公司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具有唯一性。
此外,《實施辦法》還推動「殭屍公司」(即長期停業未經營的公司)及時退出市場,破解公司治理僵局。實施辦法明確,公司因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等原因無法調整註冊資本的,公司登記機關對其另冊管理。公司股東死亡、註銷或者被撤銷,可以由股東的合法繼受主體或者投資人代為依法辦理註銷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