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商機無限\繡娘巧手增收 助力鄉村振興

時間:2024-10-10 05:02:39來源:大公报

  圖:彝繡成為助力繡娘脫貧致富的美麗產業。

  彝綉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承載着豐富的民族文化,更成為當地繡娘增收的重要途徑。彝綉產業正以創新的模式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普玉珍自小學習刺繡,掌握了彝族刺繡的64種針法。她帶領着身邊的姐妹一起通過刺繡增加收入,改善生活。2012年她牽頭成立了雄冠彝綉協會,一開始會員只有120人,發展到目前已經超過1300人,年產值近200萬元(人民幣,下同),她也成為了當地彝綉產業的佼佼者。

  目前,楚雄州已有5.7萬名繡娘。近來,楚雄州彝綉產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建立了全國首個彝綉數字文化產業園,為彝綉產品的線上交易和品牌推廣提供了新平台。2023年,彝綉產業預計實現產值10億元,綉娘人均年增收達3570元,同比增長12.26%。

  未來,楚雄州計劃通過進一步的項目建設和市場拓展,將彝綉產業打造成為全國民族刺繡示範州和全省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撐區,力爭到2025年實現擁有10萬個繡娘、創造10億元增加值的目標。不僅將為楚雄的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闢新天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