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傳承記憶/冀建數字紀念館 留存珍貴史料

時間:2024-10-06 05:02:27來源:大公报

  圖:方勵團隊在英國主流媒體上刊登的廣告。

  方勵和團隊最初遇到的難題是「尋找」─尋找親歷者和其後人、尋找被「淹沒」的史料。

  「我們開始只找到十幾個相關人士,我不甘心,就自費在英國主流媒體上打廣告。」最終,方勵找到380多位盟軍戰俘後代,面對面採訪了130多人,收集到上萬張歷史照片。「里斯本丸」最後兩位在世的倖存者──丹尼斯.莫利與威廉.班尼菲爾德通過口述,為還原歷史提供了微觀視角;而後人轉述、口述錄音、日記、文獻、相片、庭審記錄、航海日誌等,如同歷史的碎片,逐漸拼湊出事件全貌。

  面對大量「編劇都寫不出來的故事」,方勵又遇到了新難題:如何架構這部影片?他試圖以更多元的視角去追問歷史,講述一個跨越民族與時空、能引發人類共有情感體驗的故事。  方勵工作室裏一塊巨大的黑板上鋪滿了各種故事,比如家裏只有空墳的、有愛情故事的、兒女無盡等待的、患上戰後創傷應激障礙的,「分好大類後就開始選取素材,從20個小時縮到4、5個小時,根據我們的感受慢慢往下『扔』,有的要逼到最後1分鐘才能下決定。」

  影片中所用到的素材,其實只佔到總量約兩成,因此方勵決定要做一個「里斯本丸」事件的數字紀念館,把這些珍貴素材呈現出來。「當年有240個家庭願意接受採訪,但還沒採到一半,素材量就已經足以講好這個故事了。」為了搶時間,方勵一邊開始電影製作,一邊招募當地留學生以完成其他家庭的採訪。如今,已經負債纍纍的方勵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進來,完成數字紀念館的構想。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