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研究所科研人員在天河機房,測試「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新華社
「研製『天河二號』的時候,美日各國都在新建系統,競爭十分激烈。我們在不斷取得進展的同時,世界的信息技術超算技術也在往前走,要想實現趕超,就必須保持加速度,跟時間賽跑。」從五代「銀河」系統到兩代「天河」系統,國家超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和「超算國家隊」共同成長,參與並見證了國產超算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全過程。
回顧中國超級計算機的發展史,「玻璃房」是無法被遺忘的過去。20世紀80年代,世界超級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西方國家長期對中國採取多邊出口管制政策。中國雖花了高價從美國購買超級計算機,但相關性能受到閹割,設備需要放置於獨立的機房,機房鑰匙和啟動密碼由美方掌握,上機需要美方人員審核監督。
對於盧宇彤來說,完成「天河二號」系統研發那一刻的激動和滿足,如今依然歷歷在目。「我國超算系統關鍵部件仍有部分依賴進口,包括高性能的處理器、加速器、內存芯片、高性能互連網絡等,都是我國超算系統研製需要攻克的挑戰。」
「『天河二號』系統完成研發的時候,國外同行特別詫異,覺得不可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完成。秘訣其實很簡單,『超算國家隊』一直比別人多花三倍的時間工作,沒有假期也沒有周末。就連最終選定的方案,都是在幾十個方案中,經過遴選、實驗、調試和驗證才選定的。」盧宇彤表示,「近年來,我國也在不斷加大對超算應用和軟件的研發投入,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天河星逸』就是一台專注於應用的超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