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月1日,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個三口之家,父母帶小朋友在公園的冰上玩耍。\中新社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到2022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中國人口自1962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造成人口負增長的原因主要在於新出生人口減少。此外,統計數據顯示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28004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9.8%,中國人口負增長的同時,也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大公報記者 張帥北京報道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這一數據意味着,中國在近六十一年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人口變化出現重要拐點。
新出生人口減少是主因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17日表示,人口負增長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的結果。2022年中國人口減少85萬人,主要還是由於新出生人口在減少,與生育意願下降、婚育時間推遲等有關係,也與育齡婦女人口的減少也有關係,這些因素導致了新出生人口減少。出生人口減少,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導致了人口負增長。他同時表示,人口負增長的趨勢是成立的,但並不用太擔心該問題,「人口最主要的問題在於人口總量、人口結構與產業體系是否是相匹配」。
此外,本次公布的數據還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錄得28004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9.8%。而按照有關老齡化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60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超過20%,表示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據內地人口學家分析,中國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存在三大因素:其一是育齡婦女規模下降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規模下降;其二是年輕人婚育觀念顯著變化,生育意願持續走低,育齡婦女平均計劃生育子女數逐年遞減;其三是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住房、教育、就業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加大了年輕人的生育顧慮。
人口負增長 經濟仍可增長
國家衞健委曾於2022年8月刊文披露,近年來,中國總和生育率(即平均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數)降到1.3以下,低生育率成為影響中國人口均衡發展的最主要風險。同時,中國社會家庭正在「小型化」,2020年平均家庭戶規模降至2.62人,較2010年減少了0.48人,養老和撫幼功能弱化。國家衞健委指出,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着深刻而複雜的形勢變化,人口負增長下,「少子老齡化」將成為常態。
外交部:中印應用好人口紅利
根據聯合國數據,去年印度人口推算為14億1200萬,參照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預計印度已經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月17日例行記者會上對此表示,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較為充沛,兩國應用好人口紅利,實現各自發展振興,並為人類未來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