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1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翟青圍繞「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主題與記者交流。 大公報記者張帥攝
二十大新聞中心21日舉辦第五場記者招待會。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翟青介紹,過去十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平均6.6%的經濟增長。2021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PM2.5的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7.5%,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他回答大公報記者提問時說,從2015年底試點開始到現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完成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兩輪全覆蓋,敢於動真碰硬,敢於直面問題。
大公報記者 張帥北京報道
二十大報告指出,從二○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翟青表示,建設美麗中國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是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熱切期盼,也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集中體現。
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翟青介紹,過去十年,中國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2021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PM2.5的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的比率達到了87.5%,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地表水Ⅰ─Ⅲ類斷面比例達到84.9%,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到1.2%;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
翟青說,2021年,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從68.5%下降到56%,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居世界第一,綠色逐步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生態環境監管更嚴密健全
翟青表示,生態環境監管制度更加嚴密健全。十年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生態保護紅線、國家公園、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河湖長制、林長制、排污許可、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碳排放權交易、新污染物治理、入河入海排污口設置管理等一系列重大制度不斷建立健全,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在回答大公報記者關於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制度的提問時,翟青表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體制創新和重大改革舉措,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重大原創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通過督察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得到堅決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全黨全社會形成了高度共識。
翟青指出,從2015年底試點開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經完成了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兩輪全覆蓋,並對一些部門和中央企業開展了督察。環保督察敢於動真碰硬,敢於直面問題。第一輪督察整改方案明確的3294項任務總體完成率近96%,第二輪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確的1227項任務已經完成近60%,第四、五、六批整改正在積極有序推進。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充分體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翟青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