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夸父一號」衛星
2022年10月9日7時43分,長征二號丁型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成功發射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夸父一號」。「夸父一號」是由中國太陽物理學家自主提出的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據介紹,「夸父一號」以「一磁兩暴」為科學目標,將詳細記錄第25個太陽活動周的「太陽風暴」。屆時觀測數據和數據分析軟件將實時對外開放,讓全球的太陽物理學家都有機會使用。科學家在研究太陽活動規律的同時,也會及時預報太陽爆發對人類的影響,以造福全人類。\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北京報道
據介紹,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夸父一號」以「一磁兩暴」為科學目標,將利用太陽活動第25周峰年的契機,詳細記錄第25個太陽活動周的「太陽風暴」,對太陽上兩類最劇烈的爆發現象──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以及全日面矢量磁場開展同時觀測。研究「一磁」即太陽磁場,「兩暴」即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形成、相互作用及彼此關聯。
為航天通訊導航提供預報
「夸父一號」衛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甘為群研究員介紹,這樣的設計既為更深入研究太陽核心物理現象,也為給人類當好「預警員」;依靠多個波段探測,可較為連續地觀測、追蹤太陽爆發的全過程,為影響人類航天、通訊、導航等高科技活動的空間災害性天氣預報提供支持。
「夸父一號」配備三個有效載荷,全日面矢量磁像儀、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硬X射線成像儀,分別觀測太陽磁場、日冕物質拋射和太陽耀斑。甘為群表示,「夸父一號」實現「三個國際首次」─國際上首次以「一磁兩暴」作為衛星的科學目標並且配置相應的載荷組合;國際上首次在一顆近地衛星平台上,對全日面矢量磁場、太陽耀斑非熱輻射成像、日冕物質拋射的日面形成和近日冕傳播同時進行觀測;國際上首次在萊曼阿爾法譜線波段實現全日面和近日冕無縫同時成像觀測。
「夸父一號」立項於2017年。甘為群研究員介紹,2010年前後,中國在太陽物理領域發表論文的總量已在國際上排名第二。但中國學者寫論文所用的觀測數據絕大部分來自國際上的太陽衛星,美國、日本、歐洲發衛星之後,與中國共享資料、軟件、數據,中國學者發表文章甚至比他們還要多。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科學家決心要發射自己的科學衛星。「夸父一號」就是要推動中國對國際太陽物理研究做出原創性的重大貢獻。
日拍數萬幅太陽「高清大圖」
甘為群研究員表示,預期「夸父一號」交付用戶後,每天可觀測到大概500GB的數據量,通過地面支撐系統和科學應用系統處理後向全球開放,數據共享,供科學家進行太陽物理學研究。「這相當於向地球發送幾萬幅太陽的『高清大圖』。」衛星科學應用系統副總師黃宇說,這在全球的太陽探測衛星中屬於「第一梯隊」。
隨着相關數據向全球太陽物理、空間環境、空間物理、空間天氣等領域人員實時免費開放,意味着科學家在研究太陽活動規律的同時,也會及時預報太陽爆發對人類的影響,可望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