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時隔八年再露真容 伊犁鼠兔萌爆全網

時間:2022-08-26 04:24:59來源:大公报

  8月7日,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伊犁鼠兔保護志願團隊在天山山脈精河縣區域吉普克山區等地開展戶外監測工作時,拍攝到了伊犁鼠兔的真容。這是2014年以來時隔8年再次用相機拍到這一世界瀕危物種的清晰照片。這個既像兔子又像老鼠的萌物迅即萌翻全網。

  伊犁鼠兔的發現和命名者、動物學家李維東說,「好多人問我,鼠兔到底是鼠還是兔?牠屬於兔形目動物,因為牠的糞便是圓的,且有兩個小門齒。」伊犁鼠兔是我國特有物種,新疆天山是其唯一棲息地,目前總數不足1000隻。牠不喝水、不愛叫,以天山雪蓮等藥用植物維持生存。「吃得比我們誰都高級。」牠的糞便在《本草綱目》中叫草靈脂,被當地蒙醫做藥,專治兒童驚厥。

  向高海拔遷移 氣候變化晴雨表

  1983年李維東在山上偶然發現伊犁鼠兔並採集到1號標本。1986年,李維東與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研究員馬勇完成了定種研究,確認這是新物種,並將其正式命名為伊犁鼠兔,世界動物史冊上又多了一個由中國人命名的動物。

  這樣一個只有20多厘米長的小動物還和全球氣候變化相關聯。從20世紀開始,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許多動物向高海拔區域遷移。伊犁鼠兔首當其衝,成為反映氣候變化的晴雨表。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天山的冰川退縮,雪線上升。喜歡寒冷的伊犁鼠兔逐漸退到天山高海拔的裸岩山峰上,這種環境改變對其生存極為不利,其數量自最初發現時的約3000隻,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000隻。近年,伊犁鼠兔的保護工作越來越受重視。隨着天山1號冰川保護區域中華伊犁鼠兔保護地和精河縣伊犁鼠兔保護地的先後建立,牠們最後的棲息地被保護下來。 大公報記者 應江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