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外國友人看工作人員變換手法點茶,紛紛驚嘆中國茶道的精妙。\網絡圖片
在外國人眼中,中國傳統文化古老而神秘,他們對焚香、品茗等文人雅事也充滿興趣。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一群來自中國、美國、澳洲、瑞士、菲律賓等國家的中外友人興致勃勃走進廣州花都的七溪地,進行品茗、聞香等活動,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之旅,拉開2022廣州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的序幕。記者了解到,年內還將有更多中外友人通過參觀考察、團體活動、文化體驗等形式,走近中華文化、嶺南文化。\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焚香、品茗、撫琴、書畫……中國古代文人雅事眾多,在外國人眼中全是生活情趣。「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在2022年廣州國際文化交流系列首期活動現場,來自俄羅斯的Polina第一次見識了范仲淹《鬥茶歌》裏的描述,不禁發出了「第一次嘗試這種中國傳統的茶,很特別!」的讚嘆。
復原傳統 擊茶筅品茶湯
點茶盛行於宋代,是中國古代茶道的代表之一,近日受一些影視作品播放的影響,宋代點茶在網絡上掀起了一波「熱度」。在活動現場,穿着漢服的工作人員向中外友人展示了這一傳統手藝。只見她將研磨好的茶粉緩緩放入茶碗之中,然後往碗內注入少量熱水,先調成糊狀,然後慢慢加入更多熱水,再用茶筅(一種用細竹製作的工具)不斷擊打,直到出現厚厚的泡沫。這種加入熱水的動作被稱為「點」,「點茶」因此得名。外籍友人一邊聽介紹,一邊看工作人員不斷變換手法,茶湯形態也隨之發生變化,最終形成如積雪般的湯花,都紛紛驚嘆於中國茶道的精妙。
手工研磨 聞書香製香囊
中國不僅茶文化源遠流長,同時也是一個特別愛聞香的民族。本次活動舉辦地──廣州花都七溪地製香歷史悠久,近年更利用當地的自然稟賦,打造芳香特色小鎮,「傳統香粉製作技藝」和「傳統黃杞茶製作技藝」成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實現了「以香振鄉」。結伴而行的「聞香」路上,外國友人第一次知道了「書香門第」中「書香」的由來,所謂「書香」即芸香,置於書中,香氣日久不散,打開書後,香氣襲人。
古香場遺址園的古老芳香作坊器物和復原設施,見證了當地芳香生產歷史和香料貿易歷史,芳香磨坊則可以體驗古法香料的手工研磨工序,吸引了外國友人,爭相下場一展身手。來自巴基斯坦、正在華南理工大學攻讀英語博士學位的烏斯曼說,「最喜歡的是觀看宋代點茶和製作香囊的環節,讓我對茶文化和香文化了解得更加深入了。」在廣州經營着一間頗受年輕人喜愛酒吧的瑞士的小伙Bastien在體驗活動之後腦洞大開,準備將新認識的一些本土香草加入到雞尾酒的調製中。
2022廣州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是廣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的系列活動,通過參觀考察、團體活動、文化體驗等形式,在廣州舉辦國際多領域文化交流活動,旨在提升在穗中外友人對廣州以及中華文化、嶺南文化的認知。各項活動將於年內陸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