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政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切實保障好睏難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指導各地綜合考慮困難群眾的需求、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以及疫情的影響,因地制宜,對困難群眾分類發放一次性補貼,做好睏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各項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項:
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介紹,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在原來的生活補助基礎上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保證他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考慮到各地具體情況有所不同,補貼的標準由地方確定。比如寧夏,確定為全區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按照每人600元的標準增發了一次性生活補貼。其他省份也陸續在開展這項工作。
同時,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連續三個月無收入來源,生活困難且失業保險政策無法覆蓋的農民工等沒有參加失業保險的人員,可以在務工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申請獲得一次性臨時救助金。今年一季度,全國共對因疫臨時生活遇困群眾實施救助137.9萬人次,累計支出資金3.9億元。
此外,跟蹤物價變動,當物價上漲達到啟動條件時,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按時足額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比如上海市,按照每人118元的標準為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因病支出型困難家庭發放了價格臨時補貼。
為了支持各地落實好各項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政策,民政部會同財政部已經下撥了2022年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546.8億元,比去年增加了70.6億元。唐承沛稱,下一步,民政部要強化資金監管,指導各地用足用好睏難群眾救助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