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冉宏林(發布台右一)介紹出土的部分器物。\中新社
不同領域專家的協作,使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的多學科研究成果豐碩。考古學、歷史學、物理學、化學、古生物學、古地質學、古環境學等多個相關領域學者近200人參與現場發掘、科技考古以及文物保護等工作,創下歷史最「豪華」陣容。
例如,採用顯微觀察出土的20餘件青銅器、象牙,發現表面有紡織品賦存;通過X射線探傷、CT掃描等現代檢測技術,發現3號坑出土小銅人像採用芯骨鑄造工藝;採用紅外復燒測溫方法得知4號坑灰燼層燃燒溫度為400度左右,為確認三星堆先民是否把器物堆放到坑內再進行燃燒還是在坑外燃燒的祭祀行為,提供了寶貴線索。
有意思的是,6座祭祀坑雖然有機物質存在嚴重降解,但仍然能檢測到豐富的有機物質。其中,脂肪酸分析說明祭祀坑存在明顯指向動物脂肪的有機物證據。蛋白質組學檢測到黃牛、野豬蛋白質成分,結合商周時期祭祀特點,黃牛、野豬很可能被用作祭品。
對於新發現的文物何時與公眾見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總工程師謝振斌表示,目前已經清理青銅器77件、玉石器120件、金器44件、象牙678根(段)、象牙雕刻殘件46件。經過精細、規範化清理和可逆物理固型,大口尊、頂壇跪坐人像、扭頭跪坐人像及金面具、金面罩等一批「重量級」器物實現了「站立」並面向公眾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