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祭祀區新發現的6座祭祀坑持續火爆「出圈」,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祭祀區最新考古發掘成果。截至目前,6座祭祀坑發掘進度不一,共計出土編號文物近1.3萬件,數件造型奇特的珍貴文物奪人眼球,7號坑更發掘出內藏完整橢圓玉器的龜背形網格狀器,俗稱「月光寶盒」。不少文物顯示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一員。同時,研究團隊通過對祭祀坑近200樣品進行碳十四測年,判斷新發現的6座祭祀坑有4座埋藏於商晚期,解決過去30年來關於三星堆祭祀坑年代的爭議。\大公報記者 向芸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冉宏林在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至2022年,祭祀區共計開展發掘面積1834平方米,基本確認了祭祀區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方形分布範圍,與北側緊鄰的三星堆城牆平行,面積將近1.3萬平方米。
祭祀區內分布的商代遺存均與祭祀活動有關,包括1986年發掘的1、2號坑以及本次新發現的6座坑。考古發掘顯示,該祭祀區延續使用時間較長,目前發掘的6座新坑為代表的祭祀遺存是該祭祀區偏晚階段遺存。
「鎮坑之寶」前所未見
隨着7、8號坑發掘工作的推進,三星堆最新發現的文物不斷顛覆着大家的想像。「7號坑目前發掘進度已達三分之一,共發現2000多件編號文物,預計3個月左右將全部提取完成。」7號坑發掘現場負責人、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黎海超表示,其中俗稱「月光寶盒」的龜背形網格狀器可謂是「鎮坑之寶」。
這件長度約四五十厘米的器物目前是7號坑中最大的一件青銅器。器物外面是青銅網格,上下疊放形成「盒子」,「盒子」一側有類似合頁插銷狀的設計,另一側有兩根銅帶綁着略有錯位的兩層網格,裏面是一塊完整的橢圓形玉器。
黎海超稱,迄今為止還沒有在中國同時代的其他地區發現任何類似器物,目前專家還未對其使用功能給出明確答案,但推測可能與祭祀或三星堆古蜀人的精神世界有關。
四座坑埋藏於商代晚期
此外,研究團隊對近200個樣品進行碳十四測年,測年數據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出土陶尖底盞、陶高領罐等與金沙遺址同類器物形制近似,可知除了存在打破關係的5號坑和6號坑年代稍晚外,其餘四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為商代晚期,距今約3200年至3000年,解決了過去三十年來關於「祭祀坑」埋藏年代的爭議。
同時,本次發掘的若干新器物顯示出三星堆遺址與國內其他地區存在的密接文化聯繫。
3、8號坑發現的銅尊、銅罍、銅瓿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銅器,3、7、8號坑發現的有領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陝西、山東以及廣大的華南地區都有發現,而神樹、頂尊跪坐人像和大量龍形象器物則表明三星堆遺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認同、禮儀宗教及對於天地自然的認識與國內其他地區人群相近,確切表明三星堆遺址所屬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