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神十三乘組翟志剛和葉光富為王亞平慶生,王亞平在空間站度過了42歲生日。 新華社
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神舟十四號任務,預計在6月實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神舟十四號長達半年的任務期中,航天員的飲食起居牽動人心,「上面的人」能不能吃好是網友們最關心的問題。神舟十四號任務的航天食品更加豐富,並根據航天員的建議,蔬菜品種增至32種。地面科研人員不僅為神十四乘組準備了應景的節日食品,完成重要任務的獎勵食品,還準備美食「盲盒」(指消費者不能提前得知具體產品款式的盒裝商品,具有隨機性)。在生日等特殊時刻,航天員將開啟「盲盒」,同享美味與驚喜。
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北京報道
航天食品,顧名思義就是航天員在太空中吃的食品。食品專家馬志英曾撰文指出,航天食品大部分是「三無食品」,即「無骨、無皮、無核」的無殘渣食品,這主要是為減輕其重量,從而減輕飛船艙內廢物收集系統負擔。航天食品除了要求重量輕、體積小外,還要保證營養。航天食品要根據合乎膳食標準的航天食譜製成,除必須滿足航天員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糖等基本營養之外,還必須符合失重條件下航天員生理狀態改變的要求。航天員的食物必須要能夠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充足的鈣,鈣、磷比例還要合適。為防止心血管系統功能失調,還要做到限鈉、補鉀,鐵、鋅、硒、碘等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也必不可少。
王亞平吃鱍魚餡餃子
早在1968年,中國已開展對航天食品的研發。上世紀90年代研製的航天食品樣品,就有魚香肉絲、八寶飯等20多種。2003年,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時有陳皮牛肉、蓮子粥等幾十個品種,在中秋節還有小月餅吃。神舟六號的食品則有40多種,增加了凍乾冰淇淋等。
進入空間站時代,神舟十二號任務,有藜麥桂花粥、太空香糉、辣味金槍魚等120種航天食品,航天員們在太空中首次吃上新鮮的陝西蘋果。神舟十三號任務,配置127種航天食品,其中有宮保雞丁、魚香肉絲、土豆牛肉、西紅柿蛋湯、菘菜牛肉湯、紅糖糕等。神十三乘組還享受了「個性化菜單」。例如,四川成都人葉光富喜愛偏辣菜餚,山東煙台人王亞平喜歡海鮮菜餚,春節時鱍魚餡餃子就是她的最愛。指令長翟志剛吃糯米糕時不亦樂乎的樣子,成為神十三乘組的經典畫面之一。
蔬菜品種增至32種
神舟十四號乘組的航天食品,將進一步升級。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天舟四號發射任務試驗隊責任總師王春慧表示,航天食品根據此前任務進行優化,蔬菜的品種增加4種達到32種。神十四航天員將在太空度過中秋、冬至等節日,為他們準備了應景的節日食品。在完成出艙行走等重大任務後,還有獎勵食品。科研人員甚至準備了「盲盒」,比如當有航天員過生日時,打開「盲盒」就有驚喜。對於喜愛「太空吃播」的網友們來說,神十四乘組的「美味秘密」,也將在下半年的空間站任務中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