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世界遺產/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

時間:2022-04-29 04:24:49來源:大公报

  圖:京杭大運河4月28日實現全線通水。圖為江蘇省揚州市境內京杭大運河內的江都水利樞紐。\新華社

  京杭大運河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多、修建難度最大且仍在使用的古代運河。從今年4月14日啟動全線貫通補水,京杭大運河至4月28日實現全線通水,這是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據悉,京杭大運河補水河道總長達到1230公里,水流通過河床入滲,將對沿線地下水進行回補。而且,貫通補水也將改善大運河河道水系資源條件,恢復大運河生機活力。\大公報記者 丁春麗、張帥報道

  4月28日上午10時,位於山東德州的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岳城水庫水經衛運河與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水、引黃水匯合,進入南運河;位於天津靜海區的九宣閘樞紐南運河節制閘開啟,南來之水經南運河與天津本地水匯合。而此前,北運河水和天津本地水匯合,與南運河水在天津三岔河口已交匯。至此,京杭大運河實現全線通水。

  京津冀魯補水5.15億立方米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的京杭大運河,歷史上是溝通中國南北的大動脈,起着漕糧北運等重要作用。進入20世紀後,京杭大運河停止漕運,清政府不再對運河進行全面疏浚,隨後一些河段淤塞不通。民國時期,雖有全面整理運河的工程計劃,但未能實施。新中國成立後,黃河以南的運河河段在交通運輸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黃河以北的運河河段得到一系列整治,但是京杭大運河一直不曾全線通水。

  根據水利部聯合京津冀魯四省市制定的補水方案,今年4月至5月實施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行動,統籌多水源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河段補水,計劃補水5.15億立方米,達到減少開採地下水、回補地下水和京杭大運河全線水流貫通目標。相對2021年同期,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道有水河長增加約112公里,水面面積增加約9.5平方公里。

  「此次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對華北平原特別是黃河以北地區的地下水補充、生態環境的優化、群眾的身體健康將有着重要意義。」76歲的王紹榮是一位水利老專家,也被稱為「德州水系活地圖」,雖然退休多年但一直奮戰在水利一線。王紹榮告訴記者,大運河黃河以北段從20世紀70年代起全部斷航,航道嚴重缺水,致其無法發揮貫通南北的作用。大運河兩岸的聊城、德州、衡水以及天津市都受到了很大影響,隨着大運河不斷補水,上述區域的生態環境會逐漸得到優化。

  專家:可望緩解華北地區缺水

  王紹榮直言,此次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絕對是一項大工程,橫跨四個省市,也只有在國家相關部門統一協調下,才會有此次補水行動的成功。補水行動成功自然離不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健全的用水制度,推行河長制大力改善水環境……

  大公報注意到,今次大運河補水5.15億立方米,其主要路徑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工程經小運河、六分干、七一河、六五河為運河補水。山東省運河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專家組成員姜傳崗表示,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分別為山東、河南、河北、京津地區調來了長江水,華北地區的缺水問題得到了一定緩解,黃河水量將會得到進一步補充和調節。而「黃河安」,是運河全線通水乃至通航的基礎條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