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藝象尼德蘭/「安樂鄉」喚起的深省\王 加

時間:2025-11-11 05:02:16來源:大公报

  圖:老彼得.勃魯蓋爾畫作《安樂鄉》。\作者供圖

  近幾年,出現了一個名為「躺平」的網絡詞彙。其意思並不是在床上躺平準備入睡,而是包含了放棄努力、破罐破摔的厭世情緒。事實上,在十六世紀尼德蘭繪畫巨匠老彼得.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的風俗畫小品《安樂鄉》(荷蘭語Het Luilekkerland,英語Cockaigne)中,也曾出現躺平的畫面,而其深意,同樣充滿了諷刺。

  距離上次參觀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已是九年前。故地重遊,很多關注點和對於作品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在這九年中,我對「勃老」的藝術成就徹底折服,陶醉於其畫中鮮活的生命力、接地氣的風俗記錄、纖毫畢現的細節呈現,以及在對大量尼德蘭諺語了然於胸的基礎上,將其轉化為圖像的超強能力。由於近期隔壁的新繪畫陳列館在進行長達數年的翻新,部分館藏經典因此挪到老館來臨時展出,近二百幅古代大師名作如今轉移到老館一層陳列,其中就包括「藏」在狹長走廊內不起眼的老勃魯蓋爾《安樂鄉》。

  老彼得.勃魯蓋爾採用了他所擅用的近景俯瞰視角來呈現這一略顯滑稽的場面。畫面正中央位於山坡的樹上拴着一個擺滿餐具和飯菜的圓形餐桌,樹下橫躺着三個身份各異的男子:右側一襲粉衣四仰八叉的文官、左側側卧的白衣農民,以及他旁邊以前縮透視法(Foreshortening)繪製的橙褲軍人。三人中只有文官扔下紙筆正在直勾勾地「望天」,其餘兩人都在酣睡。三人圍躺在樹下的造型像極了車輪的輻條。在左上角擺滿餡餅和濃湯的木棚下,還有一個頭戴鋼盔的騎士探出頭張開嘴似乎要吞食什麼。在畫面遠景處的河面上漂着一葉孤舟,最遠端隱約還有城鎮的天際線輪廓。和其存世的大多數作品一樣,「勃老」總是在風俗畫中巧妙地注入風景元素。雖在畫中多是陪襯,但他對西方風景畫發展的巨大貢獻則毋容置疑。

  畫作題為《安樂鄉》,其出處並非是「勃老」慣常入畫的尼德蘭諺語,而是源於中世紀的歐洲傳說。最早關於「安樂鄉」的記述源自一份十三世紀由愛爾蘭方濟各會修士基爾代爾的邁克爾(Michael of Kildare)抄錄的手稿,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其開篇寫道「在西班牙西部的遙遠海上,有個名為『安樂鄉』的國度。世上再無他處能與之相比,其歡樂與幸福指數無與倫比。」在一七九○年,在英國古董商、國會議員喬治.埃利斯(George Ellis)所撰寫的《早期英國詩人選集》中同樣收錄了一份十三世紀法語版的「安樂鄉」詩篇,原文包括「房屋由麥芽糖和蛋糕建成,街道用糕點鋪就……餡餅和糕點中也裝滿了豐富的餡料、魚和肉」。由此可見,中世紀歐洲的社會動盪和民間疾苦萌發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憧憬,充滿物質享受、無拘無束的世俗「安樂鄉」便在民間傳說中誕生了。顯然,上述詩句記載也和老勃魯蓋爾的畫中場景頗為契合;然而,「勃老」此作實則蘊含着更加深刻的道德警示,而非單純的享樂主義。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縱觀此畫你會發現儘管畫中橫七豎八躺着三位尼德蘭村民,但位於作品正中央「C位」的並不是人類,而是一枚正在奔跑、插着一把餐刀的碎裂蛋殼。若仔細端詳畫作,類似令人忍俊的「移動食物」細節在畫中遠不止這枚「跑蛋」。畫面右側餐盤內有一隻試圖站立起來的烤雞;在它身後一頭後背上插着餐刀的烤豬在山坡上飛馳;左側木棚中張嘴的騎士並非是在期待屋頂上的餡餅或濃湯滑落使他可以坐享其成,而是坐等他眼前的一隻烤鴿子飛進嘴裏(遺憾的是,這隻烤鴿子在之前的修復過程中被意外抹去)。此外,左側屋簷下一大塊切角的奶酪、用香腸圍起的柵欄、右側成堆的麵包、散落在餐桌上的食物,以及右上角手拿木勺試圖擠進「安樂鄉」的村民…老勃魯蓋爾試圖用這些充滿天馬行空想像力的滑稽表現手法來闡明個人對於「安樂鄉」的態度──他鄙視人類與生俱來的貪慾,並通過「安樂鄉」中看似取之不盡的「自助餐」、不勞而獲的享樂主義來諷刺出自七宗罪中的「暴食」和「懶惰」所反映出的精神空虛,進而喚起觀者的深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