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習近平4月19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會議強調,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加強財稅體制改革頂層設計,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向縱深推進,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進一步理順,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逐步形成。要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在中央和地方分稅制的原則框架內,遵循健全政府間財政關係的基本原則,清晰界定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理順省以下政府間收入關係,完善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調整機制,規範省以下財政管理。要通過完善財政制度,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消除市場壁壘,健全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保障制度和標準體系,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欠發達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完善區域支持政策,推動建立縣級財力長效保障機制。要壓實地方各級政府風險防控責任,完善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從嚴查處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要嚴肅財經紀律,維護財經秩序,健全財會監督機制。
資源數據造假 嚴肅追責問責
會議指出,建立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從2015年開展試點,到2017年全面推開,在嚴格生態文明制度執行方面形成強有力的制度約束。要健全領導幹部資源環境相關決策和監管履職情況的評價標準,把自然資源保護、生態保護紅線、耕地保護紅線、減污降碳、河湖長制等黨中央重大部署貫徹落實情況融入相關評價指標。要科學設定評價指標權重和評分方法,強化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生態環境質量等關鍵性指標的引導作用,突出國家規劃設定的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要統籌考慮各地自然資源稟賦特點和主體功能定位差異,在指標設置上努力做到科學精準。要規範審計範圍和內容,以依法查證的事實為基礎,確保審計評價結論經得起歷史檢驗。要推進各項監督貫通協同,將審計結果作為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參考。要採取有效措施,確保相關資料和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對資源環境數據造假行為要嚴肅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