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Raymond記憶中最後一次路過僑社汽車客運站,已經是10年前了;最後一次在僑社汽車客運站乘坐巴士,已經久遠到記不清。2001年3月,深圳地鐵羅湖站開工建設;2004年12月28日,羅湖站深圳地鐵1號線開通、投入使用。地鐵以其高速、方便、安全等特性,極大方便了民眾出行,也給了從羅湖口岸換乘其他交通工具的人們更多選擇。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以高鐵、城際軌道為核心的軌道交通體系迅猛發展,給汽車客運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僑社汽車客運站便是其中代表之一。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網約車也替代了相當部分客運班車的需求,給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官網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全市公路客運量下降13.01%,為4440.98萬人次。而根據統計年鑒數據,2008年,深圳公路客運量一度高達150171萬人次。
另一方面,則是深圳其他客運口岸的開通,分流了僑社汽車客運站片區原本的客源:與港鐵接駁的福田口岸,可24小時驅車通關的皇崗口岸,一地兩檢的深圳灣口岸……「很多像我一樣的香港人,從長居羅湖,工作和生活重心都漸漸轉移到深圳福田、南山及寶安等其他區域。」Raymond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