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25建成40間粵港澳聯合實驗室

時間:2021-10-14 04:27:14來源:大公报

  圖: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工作人員講解碳化矽陶瓷材料。\新華社

  【大公報訊】記者黃寶儀廣州報道:突破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是近年廣東科技創新的主要布局之一。未來五年,廣東將優化提升實驗室體系,使之成為廣東的戰略科技力量之一,到2025年建成5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同時圍繞粵港澳三地產業發展方向,促進創新要素在大灣區高效便捷流動,爭取到2025年建成40家左右的粵港澳聯合實驗室。

  將建華南首家P4實驗室

  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是廣東「十四五」優化提升實驗室體系的一個內容,也是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科技的重要支撐。《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提出,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及產業發展實際需求,爭取到2025年建成40家左右的粵港澳聯合實驗室,開展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推動成果轉移轉化和人才團隊培養。

  智能終端、汽車等產業鏈芯片供應問題,近來備受關注。《規劃》明確重點之一就是實施強芯工程,把廣東打造成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

  新冠肺炎疫情讓各界對重大傳染病監測和防控持續關注,廣東在《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建成華南地區首家P4實驗室;對部分P3實驗室進行改擴建;圍繞完善前沿科學、臨床醫學、藥物篩選、疫苗研發與生產、檢驗檢疫等科技創新鏈條,力爭新建若干家P3實驗室。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