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7月16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的亞軌道重複使用演示驗證項目運載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起飛,按照設定程序完成飛行後,平穩水平着陸於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機場,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知名軍事專家宋忠平向大公報表示,該運載器的首飛意義重大,尤其在軍民兩用方面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航天科技集團表示,發展重複使用天地往返航天運輸技術是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誌,亞軌道重複使用運載器是航天航空技術的高度融合體。
軍民兩用 鋪路太空旅遊
宋忠平表示,亞軌道是指距離地面約100公里高度的軌道。亞軌道運載器的用途主要包括兩方面,首先是可以把一些運載載荷,通過亞軌道再次釋放,有助於發射各種各樣的航天載荷。用於發射航天載荷的亞軌道飛行器,還可以平穩的降落,可以實現可重複使用。另外,美國維珍銀河在前不久發射亞軌道飛船,這顯示出亞軌道航天器在未來太空旅行可作為一個重要的運載工具,可以將亞軌道航天和航天旅遊相結合。可以說,這一航天器在軍民兩用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中國宣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航天器,在軌飛行2天後,成功返回預定着陸場。中國官方稱,上述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着中國可重複使用航天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16日,中國在此宣布亞軌道重複使用演示驗證項目運載器首飛成功,這是中國在一年內兩次宣布可重複航天器的成功。
宋忠平表示,兩次發射的航天器有較大不同,此次發射的是亞軌道運載器並非長時間在軌運行。不過,這顯示出中國正努力推進各類先進航天器的研製計劃,特別是在可重複使用技術上獲得不斷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