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跨境港企 絕處奮起

時間:2020-09-20 04:24:17來源:大公報

  疫情之下,百業蕭條,赴內地創業的跨境公司受盡煎熬。香港「封關」已超半年,第三波疫情下,深港兩地正常通關仍沒有時間表,原本布局兩地的跨境優勢,如今卻因人員、資金、設備無法過境造成業務停滯。面對困境,企業的選擇各不相同:有人申請破產黯然退場,有人轉戰其他市場,有人暫時停產專注研發,亦有創業者拿出多年積攢收益退賠客戶、維護公司信譽,寄望東山再起。抱着「陽光總在風雨後」的信念,受訪者不禁感嘆,跨境創業者需在絕境中奮起。\大公報記者 何花

  堅持了159天後,邵燕寧沒有等來撤銷「封關」的消息,等來的卻是來勢洶洶的香港第三波疫情。四年前,邵燕寧與北京合夥人開了這間從事出境遊業務的跨境公司。兩個月前,在位於香港沙田的辦公室,她與合夥人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關閉北京公司,僅保留香港公司8個人。回憶疫情以來的經歷,她直言像是一場噩夢。「退機票、退酒店、退VIP會費……最高峰時期,我們一天接了120個退票電話,退了1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團隊的心情都非常沮喪,有女同事躲在洗手間偷偷哭。」

  不申請破產 為客戶辦退費

  去年的修例風波,加之隨後的新冠疫情,香港旅遊業四面楚歌。2月份疫情爆發以來,內地客大減,大部分旅遊公司陸續暫停出境遊。邵燕寧和同事們經常在辦公室發呆,機械般接聽客戶打來的退票電話,辦理退費手續。

  邵燕寧告訴大公報,公司主業是承接內地人出境到香港和國外遊以及港人內地遊,還跟攜程等旅遊平台合作,給會員提供全套旅遊服務。公司成立後適逢內地出境遊火爆,運作順風順水,疫情前北京公司已有約60人規模,年盈利近8000萬元。但因疫情「封關」後,大部分人員往來凍結,這些利潤已全部用於客戶退費和維持公司運轉。

  邵燕寧嘆了口氣,道,「其實很多人勸我把整個旅遊公司都關掉,公司破產後很多費用不需要退了。」但看到身邊很多旅遊業界前輩,為了維持公司運轉,將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為客戶退票。她還是堅持保留香港公司,為所有客戶辦理退費。「不想被人家說我破產跑路,還想誠信做人,而且我還喜歡旅遊。」

  轉搞港本地遊 「先活下去」

  「旅遊業是香港傳統的優勢產業,就這樣完了嗎?」疫情以來,身邊的公司一個個關閉,同事一個個轉行,邵燕寧經常反問自己是否要放棄。從小熱愛旅行的她,已走遍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獨自在不同國家旅行的經歷,讓她鼓起勇氣面對生活中的困境,也讓她看清自己無法甘於現狀。於是今年27歲的她選擇在香港旅遊業受新冠疫情衝擊的最艱難時期加入香港旅遊業議會,擔任委員一職。「如果大家不想做了,誰來做呢?香港就沒有旅遊業了嗎?那香港的國際形象會受影響。我們是年輕人,未來還有很多機遇和可能,要從自己開始改變。」

  公司要絕處逢生,必須嘗試新想法,邵燕寧和同事們決定先轉型做本地遊。她和同事在社交網站上創立了一個本地遊頻道,跟知名演員合作拍攝香港本地遊系列影片,並組織多場直播引導年輕人深度體驗香港。「元朗的草莓園、太陽花,流浮山的海鮮和綠色遊都是近期拍攝的主題。」本地遊營業額不大,與前兩年不能相比。邵燕寧說,當務之急是先活下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