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國研發費2.2萬億創新高 世界第二

時間:2020-08-28 04:24:31來源:大公報

  圖:以「命運與共,攜手抗疫──科技與健康同行」為主題的抗疫科普展亮相上海,觀眾在病毒鎖匙結構模型展品旁交流\新華社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27日聯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22143.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2.5%,穩居世界第二並創下歷史新高。中國在科研上的投入促進了研發實力的穩步提升,充分體現在今年疫情大考。從臨床救治、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的突破,到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開展溯源調查,尤其是在全球最新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6種新冠疫苗中,半數來自中國。中國科技硬核力量在抗擊新冠戰線上大顯身手,為全球抗擊疫情起到領軍作用。\大公報記者 周琳北京報道

  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在實地考察中國後指出,科技驅動成為中國防控措施的一大特點。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迅速確定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及時推出多種檢測試劑產品,篩選出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加快推進疫苗研發……在防控和救治兩個戰場協同作戰過程中,發揮了科技的支撐作用。

  全力部署83項應急攻關

  疫情發生後,中國加快實施科研應急攻關,推進藥物、疫苗、新型檢測試劑等研發和應用。聚焦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5大主攻方向,以全國之力部署啟動了83個應急攻關項目。

  尤其在疫苗研發方面,中國首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在全球率先獲批,從毒株獲得到疫苗研發只用98天就獲得臨床批件,被外媒解讀為「中國超速全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雲濤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將這段時間稱為「作戰狀態」。

  張雲濤介紹,在疫苗的有效性評價環節,以往的方式是對不同種類的動物逐一進行有效性試驗,這次則是同時在大鼠、小鼠、豚鼠及恆河猴等多種試驗動物身上開展免疫原性研究。

  加速研發的同時,國家藥監局也開通綠色通道,研發機構可滾動式提交,國家藥監局進行同步審核,提高審批速度。目前中國部分疫苗技術路線進展已處於國際領先,在全球最新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6種疫苗中,半數來自中國。

  大數據溯源 5G技術巡房

  基因測序、人工智能、5G技術等新技術,也加快了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及應用。疫情期間,人手一個的「健康碼」成為人員流動、復工復產復學、日常生活及出入公共場所的憑證。各地還借助大數據等新技術,繪製「疫情地圖」、搭建「數字防疫系統」,實現科技戰疫、精準防控。

  在診療一線,一批5G遠程醫療小推車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啟用;「5G紅外熱成像測溫」實現了對多人同時掃描測體溫;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的醫學專家組通過遠程醫療平台對廣東5例新冠肺炎患者進行了第一次遠程會診;鄭大一附院傳染病病區實現了5G移動巡房……中國綜合國力不斷上升,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考驗面前,展現出高水平的應對能力。本次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中國R&D經費總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二,目前投入已接近歐盟15國平均水平。

  疫情之下,中國的科技抗「疫」無疑為世界注入信心,中國的經驗也將給全球抗擊疫情帶來希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