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8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安徽考察調研。這是習近平在阜陽市阜南縣蒙窪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台,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新華社
【大公報訊】習近平總書記18日赴安徽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先後來到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閘、紅亮箱包有限公司、蒙窪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台,察看淮河水情,走進田間地頭,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等情況,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其中,王家壩閘被譽為「千里淮河第一閘」,有淮河防汛「晴雨表」、淮河災情「風向標」之稱,是淮河幹流蒙窪蓄洪區的控制進洪閘。
綜合記者趙臣、新華視點報道:王家壩閘,全稱淮河濛窪蓄洪區王家壩進水閘,位於淮河中上游分界處左岸,安徽省阜南縣境內,淮河濛窪蓄洪工程入口,地處河南與安徽兩省三縣三河交匯處(固始、淮濱、阜南三縣,淮河、洪河、白鷺河三河)。因為淮河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得位於三河交界的王家壩閘一直有千里淮河「第一閘」稱號,也被譽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是淮河災情「風向標」。
王家壩開閘蓄洪防汛
今年7月20日8時31分,根據國家防總指令,王家壩閘第16次開閘蓄洪。蒙窪蓄洪區的4個鄉鎮、77個湖心莊台相繼成了水中「孤島」,180平方公里成為「澤國」,18萬畝良田被淹沒,19.5萬人口遭受水災。
「淮河兩頭高中間低,治理淮河,必須在中游選擇一個地方作為蓄洪區。」在今年洪水期間,王家壩鎮鎮長余海闊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而至今年,濛窪蓄洪區累計蓄洪總量已超百億立方米,為削減淮河洪峰,確保兩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滬交通大動脈、淮北大堤及沿淮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立下汗馬功勞。
莊台,是淮河流域獨特的村落形態。淮河流域水患頻繁,當地村民為抵禦洪水,一次次壘高居住地,經年累月,形成了不易被洪水浸淹的莊台。目前阜南縣蒙窪蓄洪區有131個莊台,其中77個湖心莊台、54個沿堤莊台。由於蒙窪莊台建成年代較早,人均佔地設計標準偏低,制約了莊台經濟社會發展,莊台成為沿淮行蓄洪區深度貧困地區。
莊台人居環境大幅改善
脫貧攻堅以來,安徽省推進莊台整治。阜南縣對每個莊台按照「淨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標準,因地制宜建設小廣場、配套公廁等設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實現蒙窪鄉鎮全覆蓋。目前,阜南縣蒙窪蓄洪區莊台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水平大幅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阜南縣紅亮箱包有限公司位於安徽省阜南縣王家壩鎮保莊圩,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專業箱包生產企業。公司汛前有職工9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8人,帶貧率49.4%。汛後,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恢復生產,加大投入,增加機器設備,擴大生產規模,現有員工1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