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是基於全球12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000多萬條文獻紀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數據庫,是全球公認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根據最新ESI學科排名,蘭州大學這所被國際學術界認為中國「最被低估」的大學,有12個學科位居全球前百分之一,位居全球高校500強。其中,化學位居全球前千分之一,進入全球前50名。
其實蘭州大學還有很多「隱形技能」不被外人所了解。任繼周院士團隊率先提出「藏糧於草」,推動中國從傳統「耕地農業」向「糧草兼顧」新農業轉型升級;陳熙萌團隊承擔嫦娥四號軟着陸關鍵裝置,為首次實現人類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着陸和巡視探測「保駕護航」;鄭炳林教授圍繞敦煌、絲綢之路開展研究,改變國際上「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的認知。
進入新時代,蘭州大學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推動將西部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上升為國家戰略甚至國際科學問題。為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蘭州大學牽頭搭建包括五大洲27個國家173所大學在內的「一帶一路」高校聯盟,組建「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等一批新型智庫,成立祁連山研究院等一系列交叉研究機構,為國家戰略提供智力支持。
結合區位自然稟賦和獨特歷史沉澱,蘭州大學不僅深度參與國家子午工程研究、引力波研究,亦加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太極計劃和泛第三極研究等國家行動。蘭州大學黨委書記袁占亭總結指出,「蘭州大學是一所令人尊敬的大學,也是一所投入產出比很高的大學。國家有戰略,地方有需要,我們就有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