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科創版圖不斷完善 業內:科技實力不斷加強

時間:2018-11-28 15:01:24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11月26日訊(記者 倪夢璟)中國科創建設不斷壯大,不僅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加速,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推進,近日,重慶出台《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划》,提出了依託大學城規劃建設科學城,形成西部「智能谷」的計划。至此,中國科學建設版圖不斷完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業內人士表示,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眾多科學新城的崛起,正是科學發展的階段成果,「科技水平指引着國家未來發展方向,隨着產業不斷發展,相信未來各地科學行程將進行聯動,甚至成為模範。」

  記者獲悉,2017年,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突破2.3萬億元,實現2千多億元的利潤。上海更將打造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讓更多科創企業享受優惠政策。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9200家。預計到2020年,上海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1.5萬家左右,營業收入超過3萬億元,利潤總額達到2800億元,研發費用投入超過2000億元;到2022年,全市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2萬家,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而在粵港澳大灣區這邊,廣東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廣州簽署協議,在共同爭取建設珠三角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領域開展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此前召開的浦江創新論壇上,更有學者提議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區域在科創方面協同聯動,共同促進科學發展。

  「國家長期以來都以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如此多的科學扶持政策以及新城的崛起,其實就是國家支持科創一如既往的結果體現。」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院江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而在長三角與珠三角區域加強科創建設,甚至可以起到引領作用時,其他區域的科學發展難道甘于「停步」?由《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顯示,全球科研城市50強中,共有10座中國城市,包括北京(第1)、上海(第7)、南京(第12)、武漢(第19)、廣州(第25)、香港(第26)、合肥(第27)、杭州(第33)、天津(第35)、長春(第42)。同時,在此前在滬發布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18》中,除了北上廣科創指數不斷提升以外,湖北、重慶、陝西等地科創指數亦緊隨其後,報告還顯示,西部地區作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源頭,西南的重慶和四川、西北的陝西已成為西部地區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並構成彼此相連的地帶,在區域科技與經濟發展中發揮着創新引領、帶動和示範的作用。

  以重慶為例,近日關于重慶科學城「落地」消息被熱議,在關于《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划》發布中,重慶將依託大學城規劃建設科學城,並以科學城為智核,以發展智能產業為主導,聯動九龍坡、北碚、江津和璧山,形成西部「智能谷」,聯動兩江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構建重慶創新版圖,打造創新資源集聚地。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科創發展不能僅有一個科創中心,而需要眾多科創力量集聚。亦有業內人士指出,例如重慶科學城選址區域的整體規劃、產業布局、資源配置都將完善,也有助於未來和重慶的自貿區等形成聯動發展,對于重慶乃至整個中國西部地區的發展都有較為積極的帶動作用。另外,在此前的2018智慧產業高峰論壇上,重慶沙壩坪區委書記江濤曾表示,沙坪壩作為重慶母城,傳統與現代相映,歷史與未來交融,是重慶科技創新的「智核」。

  隨着中國版圖「科創」建設的不斷完善,江瀚直言,「即使一些科創新城的建設還處於初步階段,規模經濟效益仍未形成,但我們可以看到未來,隨着科創產業的不斷發展,全國科創新城料將形成驗證模型,甚至帶動式發展,這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