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1月23日訊(記者劉蕊,通訊員巫彤、吳鴻瑤)記者從鄭州大學了解到,全國最具知名度的教育獎項之一「寶鋼教育獎」評頒大會在貴州遵義舉行。今年,全國共有25人獲得「寶鋼優秀學生特等獎」,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2015級本科生曹朝陽位列其中,成為今年河南省唯一的優秀學生特等獎獲得者。
在鄭州大學就讀的三年時間里,曹朝陽獲得了國家獎學金,以及「第13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200強」「鄭州大學十佳大學生標兵」「鄭州大學三好學生」等12項榮譽。他在科技創新方面成果突出,獲得14項國家、省級競賽獎,承擔國家級創新項目2項、校級創新項目6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以第一作者身份獲得軟件著作權3項、發表論文3篇。
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機器人愛好者,對機器人的濃厚興趣是曹朝陽不斷鑽研的「初心」。上小學時,曹朝陽就喜歡看一些發明類電視節目,對電視裏那些能夠自主研發、操控機器人的大學生哥哥姐姐感到無比敬佩,心里暗暗下決心,希望將來長大后也可以像他們一樣造出屬於自己的機器人。
懷揣着制造機器人的夢想,曹朝陽2015年順利考入鄭州大學,並選擇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進入大學后,曹朝陽了解到了鄭州大學擁有許多學生科創社團。「在社團招新時,我被學校『學生科學技術協會』展示的大型撲翼機和3D打印機吸引,於是加入了這個社團。」曹朝陽說,就是在這裏,他了解到了鄭州大學空中水下機器人實驗室,並下決心要成為實驗室的一員。
空中水下機器人有着嚴格的選拔標準,需要順利通過筆試、面試與考核期篩選才能留下。為了順利通過筆試,實現自己制造機器人的夢想,曹朝陽在大一還沒有開相關專業課程的時候就自學了單片機編程、PCB板制作與C語言。「當時我找到了高年級的課表,常常在沒課的時候去『蹭』他們的專業課。」曹朝陽回憶道。此外,他還積極關注相關的培訓講座,其他社團的單片機培訓也都會參加。
大一下學期,通過層層選拔,曹朝陽如願成為了鄭州大學空中水下機器人實驗室的一員,從此真正走上了他夢寐以求的科創之路。
鄭州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有着良好的創新育人氛圍,學院設立的大學生創新訓練基地由智能機器人、ACM程序設計、電子設計創新、物聯網等多個實驗室組成,曹朝陽進入的空中水下機器人實驗室就是其中之一,先進的實驗設施、專業的指導老師、階梯式學生團隊和濃厚的創新氛圍,這些都為曹朝陽的興趣提供了創新實踐的平台。
曹朝陽從大一進入空中水下機器人實驗室跟着學長做項目,到大二時作為主要負責人申請自己的項目,不斷的歷練使他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素養有了飛躍的提升。作為團隊主力,他全身心地投入一次次實驗,為了攻克技術難題,經常在實驗室一呆就是一整天。
制作機器人時需要將電路板上的引腳與機器人配件焊接起來,電路板焊接難度非常高,需要極大的耐心。在實驗室里,曹朝陽經常被隊友稱為「曹大神」「鄭大第一焊手」。 「曹朝陽的焊接技術特別好,非常細小的零件他都能焊接得非常完美。」他的隊友周夢稱。
「制造機器人最重要的就是有耐心,能堅持,遇到瓶頸的時候千萬別放棄,說不定下一步就能成功。」曹朝陽如是說。
「曹朝陽非常具有鑽研精神。去年參加中國機器人大賽的前兩天,水下機器人突然發生了抖動現象,我們試了很多方法改進,效果依然不理想。」曹朝陽的指導老師趙新燦回憶道,「曹朝陽是電子組組長,壓力非常大,他兩天兩夜沒休息,終於把問題解決了。」
要實現夢想,需要鍥而不捨的堅持。在隊友眼裏,曹朝陽目標明確,嚴于律己。「他做什么事都會拿一個小本記下來,每天早上會寫下自己當天要完成的事情,規定自己必須完成,不完成就不休息,甚至有的時候任務多了還要通宵。」曹朝陽的隊友李晨昕說。
曹朝陽是一個很有毅力和恆心的人,為了完成自己承擔的科研項目,大學三年里,他的假期從沒有休息過。由於參與的機器人項目時間緊、任務重,每當期末考試完,曹朝陽就會搬着摺疊床,在實驗室開始他充實的「寒暑假」。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二時,曹朝陽參與制造的一款機器人——「一種基於球型輪的自主導航機器人」斬獲了2017國際絲綢之路機器人創意大賽一等獎、2017「西門子」中國智能挑戰總決賽三等獎、2017「華為杯」中國大學生智能設計競賽三等獎、2017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中國賽區二等獎四個國家級獎項。此外,這款機器人還同時申請了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
在學習方面,曹朝陽也是一個目標明確、自制力強的人。大學伊始,他就確定要繼續讀研深造,學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課前預習、課后刷題,及時總結」是曹朝陽一直堅持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線性代數時,他將題目分門別類,總結成題型,就這樣,他成為了全年級唯一一個拿滿分的人。
曹朝陽憑借大學前三年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獲得了免試保送研究生的資格,在準備面試的復習沖刺階段,曹朝陽每天都泡在自習教室里,教室熄燈后他會去實驗室繼續自習。「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曹朝陽說。最終,曹朝陽順利獲得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碩士錄取通知書,他將帶着這份恆心,繼續自己的求學圓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