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1月1日訊(記者 賀鵬飛)第十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1日在江蘇無錫開幕。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會上表示,新能源最終要實現與化石能源平價,實現沒有補貼的發展,國家能源局今後還將組織新一批風電、光伏發電的平價項目,盡快推出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
梁志鵬說,今年9月底中國風電組裝機已經達到了1.76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65億千瓦,生物質發電達到1691萬千瓦。1-9月份新能源裝機占到電力總新增裝機的60%左右,新能源發電量佔到全部發電量的8%,如果算上水電發電量,整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達到了27%。
同時,全國新能源的消納利用情況也在逐漸好轉,今年1-9月棄風率降低到7.7%左右,棄光率降低到3%左右,不過新疆、甘肅等地的棄風和棄光現象仍比較嚴重。
「531新政」以來,中國積極推動減補貼、降電價,業界質疑政策層面對可新能源的支持削弱。全球太陽能理事會主席長、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在會上指出,2018年是宏觀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中國新能源行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對此,梁志鵬坦言,過去中國新能源的成就更多體現在規模上,而下一步要貫徹高質量發展,加速新能源的技術進步,進一步降低成本,使新能源最終實現與化石能源平價,實現沒有補貼的發展。
因此,中國下一步就是要推動新能源實現平價,最終還要實現新能源低價。梁志鵬說,實際上部分地區新能源已經具備平價的條件,例如2018年光伏領跑基地招標當中,青海格爾木光伏發電的招標電價是每度電0.31元(人民幣,下同),已經低於當地煤電的電價;最近內蒙古烏蘭察布一個600萬千瓦的風電基地電價已經低於每度電0.3元,輸送到京津冀地區的落地電價也只要0.35元。
他透露,2017年國家能源局已經組織了70萬千瓦的平價風電項目。今後還將組織新一批風電光伏發電的平價項目,並建立風電光伏發電資源配置的競爭機制,此外還要完善政策機制,降低土地成本、融資成本等技術成本,為推動新能源平價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梁志鵬強調,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是中國的必然選擇,國家能源局最近已經在加快推進制定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並將盡快推出。這一政策將對各省區市電力消費當中規定最低的可再生能源比重,通過這樣一個指標引導的方式,為新能源發展創造一個持久的市場需求,同時還要通過改革創新,特別是電力領域的改革創新為新能源發展提供更好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