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近千名專家學者聚同濟大學 共話「科技促進發展」

時間:2018-10-21 16:51:06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10月21日訊(記者 章蘿蘭)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暨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會周末在同濟大學召開,大會以「改革開放40年:科技促進發展的實踐探索與理論創新」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各高校、科研院所、產業界的近千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話「科技促進發展」。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名譽理事長方新教授指出,回顧這40年的科技體制改革,改革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基本沒變,但內涵與解決方案在變化。40年前改革最主要的任務是要改革傳統的計划經濟體制,現在的任務重點是要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要做出新的制度安排。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名譽理事長方新教授(章蘿蘭 攝

  「任務不同,改革的措施和步驟也不一樣,當時更多是摸着石頭過河,現在更需要的是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方新舉例,比如促進經濟結合,當時的改革措施主要是推動研究主體和科技人員,鼓勵千軍萬馬「上山摘桃子」,現在更多是要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要加強創新主體的能力建設和制度建設。

  「再比如人事制度上,當時主要是鼓勵科技人員兼職,科技人員兼職最早起步于上海,上海的大學、研究所的這些科技人員,到上海周邊鄉鎮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提供科技支持。現在的人事制度改革,則更重要是要加強基本制度建設,要為科技人員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方新還提到了資源配置始終是改革重要的杠桿。「很多年我們不斷呼籲加大科技投入,但是從2000年以後,我們更加關注的是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回顧過去走過的每一步,有一些改革措施,現在看可能不夠科學、不夠合理,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存有遺憾的,但確實是一個多方利益博弈的結果,有時候甚至是不得已的選擇。」方新強調,回顧改革開放是為了更好地走好下一步,改革開放最好的經驗就是要堅持、深入,要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為期兩天的學術年會期間,七位專家學者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背景,從宏觀、微觀、技術研究等視角做了精彩的報告,包括穆榮平研究員的「中國創新驅動發展回顧與展望」、李垣教授的「中國企業創新40年」、蔡莉教授的「數字技術對創業活動影響研究回顧與展望」、柳卸林教授的「探究經濟增長創新驅動的內在機制——基於新熊彼特增長理論的角度」、薛瀾教授的「中國科技政策改革與發展40年:回顧與反思」、吳志強院士的「人工智能城市原型架構」以及賀德方研究員的「國家科技創新政策實踐與思考」。

  年會並設28個分會場,涵蓋「大數據、人工智能與科技發展」、「技術預見」、「科技金融政策和研發財稅政策」等重要議題。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教授將話題重點放在改革成功與不足評析。薛瀾說,儘管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從數量和質量上有很大提高,但是原創性的高水平研究差距還是很明顯,差距更大的還是產業創新能力方面,「中國改革開放這些年,我們作為制造大國應該說制造能力確實很強,但是真正能夠在國際上打得響的品牌還是不多。」

  薛瀾提到,這幾年政策特別重視的是創新,但是創新背後最核心的是要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主體就是企業,企業需要好的市場環境,也許我們過去這些年太過於重視科技因素。但是對于非科技因素重視不夠,尤其對市場環境重視不夠,創新要靠市場主體在市場環境當中創造價值。

  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主辦,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承辦,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科學學研究》編輯部、《科研管理》編輯部、《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編輯部和《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編輯部協辦。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自成立以來,聚焦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治理、創新創業創投等領域,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專業管理人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