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各地紛借鑒出讓使用權 化解資金困境

時間:2018-06-14 03:16:23來源:大公網

  圖:許多城市紛紛借鑒深圳模式,為地方財政增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 資料圖片

  自深圳首次推出土地拍賣後,全國許多城市也紛紛借鑒深圳這一模式,通過以招標、拍賣等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1988年4月12日,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修改憲法草案,刪去原憲法中禁止土地「出租」兩字,明確規定「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在深圳於1987年全國首次推出土地使用權出讓拍賣制度後,全國各地市也紛紛推出土地招拍掛制度,包括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方式。該方式可以提高經營城市土地水平,改善投資環境,比協議出讓有着明顯優勢,也可以讓土地以更公平、合理的價格出讓,從而減少人為干擾因素和遏制腐敗產生。此後,全國各地市形成土地招拍掛制度,為地方財政增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

  因此,20多年來,全國各地市出讓金持續水漲船高,成為各地市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據今年初國家財政部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205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0.7%。對此,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文旅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國有土地出讓金突破52000億,可以有效地彌補地方政府財政資金的不足,極大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總監何倩茹認為,土地拍賣制度對中國房地產行業乃至經濟發展,都存非常深遠的意義,深圳率先通過有償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方式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優化資源配置,同時亦增加了房企開發的積極性。這也奠定了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基礎,有利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壯大國有經濟規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