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987年深圳首次舉行國有土地拍賣,時任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公司總經理駱錦星(左)競拍成功,與同事欣喜地舉牌 資料圖片
1987年12月1日,深圳率先引入香港土地拍賣制度,首次舉行國有土地拍賣。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文旅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這在全國引起巨大的反響,對整個中國土地制度和房地市場產生很好的推動作用,極大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並且全國各地形成土地招拍掛制度。」三十一年前,源於改革開放拓荒牛的深圳土地拍賣制度無疑掀起了中國房地產的速度與高度,是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公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作為緊鄰香港的經濟特區,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引入香港眾多市場經濟政策,其中,土地拍賣制度率先在深圳試點並推向全國,開創了中國房地產發展史的先河。回憶當時參與首次土地拍賣競標時,時任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公司總經理駱錦星表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深圳已有幾十家地產公司參與特區建設,但因是邊建邊賣,資金回籠慢導致資金壓力大,他們只得頻繁地向銀行借貸,但是卻給深圳市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而近在咫尺的香港,港府每年從土地出讓土地中收益上百億港元,但深圳土地面積較香港大一倍。因此,學習和借鑒香港的土地拍賣政策無疑成為化解資金壓力的一大法寶。
去年,全國土地使用權出讓金高達5.2萬億元人民幣,再度刷新歷史紀錄。時任深圳市副市長李傳芳表示,為了對香港土地拍賣市場進行深入了解,1986年11月17日起,她帶隊赴香港進行了為期近十天的考察,他們向市領導提交了「香港土地政策與土地管理」等多個專題報告。在借鑒香港土地拍賣制度改革意見中,他們市政府將現行的行政劃撥土地、收取土地使用費的辦法改為以公開拍賣為主、招標與行政劃撥相結合的特區土地管理制度。
拍賣怕敏感 改稱「公開競投」
李傳芳表示,在1987年3月5日,深圳市政府正式下文通知成立深圳市房地產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房地產改革統一管理與協調工作,她擔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房產改革和地產改革工作組,分別由時任深圳市規劃國土局局長劉佳勝等負責。地產改革工作組即開始起草《深圳經濟特區土地管理體制改革方案》。該《方案》經市委常委會通過後,10月中旬,中國城市土地改革研討會在深圳召開,該研討會對深圳的土地制度改革帶來很好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在當年7月,國務院決定將深圳、廣州、上海和天津四個城市作為首批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的試點城市,並在11月25日進行了招標有償出讓的試點。與此同時,全國市長會議在深圳舉行,藉着中央領導和全國許多城市參加的東風,12月1日,這一全國首創的土地拍賣大會在深圳舉行。
談起當時的內地第一次土地拍賣場景時,駱錦星仍記憶猶新,他稱,當時深圳市考慮到拍賣、招標可能會太敏感,所以把「拍賣」改成了「公開競投」,實際上就是拍賣。拍賣的土地就是後來東曉花園所在地,時間是12月1日。拍賣前,時任深圳市規劃國土局局長劉佳勝還特意對他說:「首次拍賣是件大事,你們是特區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一定要支持啊!」駱錦星點頭答應。
44家企業競爭 深房奪得
當天下午3點40分,駱錦星抵達會場,當看到能容納700人的會場已爆滿的場景時,他感到十分驚異。下午4點開始,引起全國轟動的首宗土地公開拍賣正式舉行,共計有44家企業參加競投,其中外資企業有9家。在17個市的市長和中外媒體的聚焦下激烈競標也正式開始。
當天的舉槌人、時任深圳市規劃國土局局長劉佳勝先介紹了拍賣地塊的有關信息。駱錦星表示:「我們的競拍牌是11號,因在香港參加過招投標,我知道這塊地肯定要遠高於200萬,所以前面我沒有出價,當競拍價飆升至400萬以後,我才開始舉牌。此時,其他絕大多數競標者都退出,只剩下深華程開發公司、深圳市工商銀行房地產公司和我們。經過17分鐘的輪番競價,價格已迅速飆升至520萬元,當我們舉到525萬時,工商銀行房地產公司看到我們志在必得就不再應價。最終,劉佳勝一槌落定,這塊地被我們一舉奪得」。
他稱,經過不到兩年的建設,1988年7月,東曉花園建成,按照當時市價可以賣到每平方米2000元,但拍賣時,他承諾利潤不超過國際慣例的15%,所以每平方米只賣1650元,結果不到一小時便售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