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第47個世界環境日。中國將「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確立為今年環境日的主題,旨在推動社會各界和公眾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迎來了新天地。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如何處理人類生產與自然環境關係的認識論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為我們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勇氣向污染宣戰,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和政策密度推動綠色轉型,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一系列頂層設計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打下了制度根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力度最大、措施最實、成效最好的新時期。
生態建設是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必然要求。中國現代化建設不可能重複歐美發達國家消耗資源和環境的老路,必須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與發展的全過程,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和諧共生的新路。近年來,從福建寧德依靠林果產業擺脫貧困,到浙江湖州「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從新疆阿克蘇在昔日亙古荒原上建成一道綠色長城,到河北塞罕壩在「黃沙遮天日」的荒漠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越來越多事實驗證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理力量,綠色發展正在引領中國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為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時間表─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美麗中國。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向深入,努力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自覺行動,書寫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