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智造全球第六 列「先進國」

時間:2018-05-22 03:16:24來源:大公網

  圖:在本月於江蘇舉行的中國(昆山)品牌產品進口交易會上,參觀者在觀看展出的工業機器人 /大公報記者賀鵬飛攝

  在政策引領和強力助推下,中國智能裝備使用量已躍居世界首位,相關行業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中國經濟信息社近日在常州發布《全球智能製造發展指數報告(2017)》及《2017-2018中國智能製造年度發展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名列智能製造發展「先進型」國家行列,綜合排名全球第六位,不過智能製造在各行業尚處於概念滲透期,最高滲透率仍不到15%。/大公報記者 賀鵬飛南京報道

  報告篩選出22個樣本國家,評價結果顯示,美國、日本和德國名列第一梯隊,是智能製造發展的「引領型」國家;英國、韓國、中國、瑞士等國名列第二梯隊,是智能製造發展的「先進型」國家。報告指出,2017年以來,中國陸續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智能製造頂層設計基本完成。此外,自2015年起,工信部每年啟動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工作,2018年,遴選項目總數有望超過100個,由此有效助推智能製造相關政策加速落地。

  信息技術行業滲透率低於5%

  去年,常州萬幫新能源集團的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設備遠程運維服務及數字化製造車間,被工信部列入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立項項目,並獲得1400萬元人民幣資金扶持。該公司運用物聯網和智能製造技術,系統整合車輛銷售、私人充電、公共充電、金融保險等業務模塊,打造用戶充電全生命周期平台,成為國內一流的充電設備製造商和運營商。

  萬幫新能源副總裁鄭雋一說,這兩年公司在通過對車間進行數字化和自動化改造,令生產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時,通過採用智能零部件,實現對充電樁的智能運維,使得運維成本較過去降低35%左右。

  不過測算顯示,2017年中國初步具備探索智能製造基礎條件的企業比例僅為5.6%。總體上看,智能製造在各行業尚處於概念滲透期,開展智能製造相關項目的企業數量在行業內佔比較低。其中,金屬冶煉、機械設備製造、汽車製造三個行業的滲透率相對較高,分別為13.58%、12.89%、12.4%,信息技術、生物化工等行業的滲透率相對較低,最低的信息技術行業僅有4.89%。

  天正工業創始人張翀昊指出,近幾年中國智能製造總體水平有了明顯提升,但是目前智能製造主要是適用於大型的流程型企業,對於很多中小企業和離散型企業來說作用並不明顯,這就是智能製造滲透率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能否開發出真正適用於廣大中小企業和離散型企業的智能製造技術,將是一項重大的挑戰。

  發展智造需找適合路徑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室主任于秀明表示,根據德國工業4.0標準對100多家樣本企業的研判得出,目前中國大部分企業僅達到2.0標準,還處於智能製造的初級階段。她認為,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未來還應該繼續朝這個目標走下去,但是實現這一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於企業來說,智能製造不是簡單地建設標準無人化工廠和運用各種各樣的機器人,而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從實際問題出發分層次、分階段地實施智能改造。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