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7年12月16日,粵港澳遊艇自由行在深圳首航\資料圖片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日前共同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初步顯露出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國際自由貿易港的雛形。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要積極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相對接,導入更多的國家發展功能,共同打造「一帶一路」巨型門戶樞紐。\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北京報道
粵港澳大灣區是繼東京、紐約、三藩市灣區之後對全球資本投資具有強大吸引力和輻射力的第四大灣區。藍皮書認為,從已經建設形成的島嶼之間與內陸之間連接的現代化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進出口碼頭和「9+2」超大城市群之間產業分工的生產力空間布局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正朝着高度開放、創新引領、宜居宜業、區域協同的方向發展,已經初步顯露出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國際自由貿易港的雛形。
港澳有現成「走出去」捷徑
香港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航運中心和資訊中心。藍皮書認為,香港可以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連接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具體而言,香港可以利用對國際法律和會計準則的承諾、國際融資平台、離岸貨幣中轉建設覆蓋「一帶一路」的金融中心;利用在全球化的品牌推廣和戰略投資方面優勢打造「一帶一路」創投平台;利用緊密聯接全球的交通、信息與人才通道建設「一帶一路」網絡節點;利用法律、會計、商務等專業服務、資源整合、結算、會議協商、項目談判等優勢全面跟進服務「一帶一路」大項目。
藍皮書指出,香港和澳門分別為「一帶一路」建設引出英聯邦國家和葡語系國家兩條便捷路徑。香港與總人口20億的英聯邦國家,如英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南非、澳洲、新西蘭、加拿大等有傳統緊密關係;而澳門與佔總人口2億多的葡萄牙、巴西等葡語系國家也有緊密的關係,其成為「一帶一路」走出去的兩條便捷路線。輻射範圍可達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並可延展至歐洲和南美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域。
藍皮書認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要積極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相對接,導入更多的國家發展功能,共同打造「一帶一路」巨型門戶樞紐,聯手助推中國參與國際競爭,構建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平台。
擁三個獨立關稅區優勢
「一國兩制」和三個獨立關稅區為對接國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制度安排。自由港、特別行政區、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在大灣區的制度疊加效應擴大了貿易和產業合作的選擇面。其中,香港與國際規則的同軌、專業服務能力強、全球性通道和平台、國際認同度高的優勢會得到進一步強化。
藍皮書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圍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拼圖,搭建與沿線國家的超級網絡,輻射半徑延展至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海上絲路沿線區域,共同聯合搞投資項目,在大型項目上下游、產業集群、生產服務、項目分包、監理上覓得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