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美國發布對中國進口商品擬加徵關稅清單後,中國隨即公布反制措施,但執行日期另行公布。專家認為,此舉表明,中國不怕打「貿易戰」,但更不想打「貿易戰」,鑒於中美貿易相互依存度較高,兩國全面爆發「貿易戰」的風險不大。
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中國「以牙還牙」,公布對美國擬徵關稅清單,但執行日期另行公布,清楚表明了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貿易戰」的立場。按中國公布的清單看,美國若一意孤行,其農業、化工、汽車等優勢產業將受損害。
浦發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研究員宋艷偉認為,中國的貿易反制舉措是針對美國對華301調查徵稅的回應,傳遞了中國對「貿易戰」不怕、不躲的清晰立場,而「執行日期另行公布」,意味着中國仍希望美國回到按照WTO的規則來處理貿易摩擦。他分析,中國對美貿易反制措施會令以大豆為代表的原材料價格攀升,某種程度上推高通脹,但影響國內價格的PPI翹尾因素正迅速下行,因此影響不大。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說,中國在美國公布對華徵稅清單後立即推出中方反制清單,表明中國已對面臨的貿易戰有充分準備,無懼美國挑釁。從全球產業鏈分工看,美國處於供應鏈高端,美國經濟產業對中國的依賴很重,且從設計、零部件供應、營銷等環節獲得巨大利益,若整個產業鏈因貿易衝突升級而被切斷,美國受到的損失將更大。
仍有轉圜機會 不致全面開打
展望未來,魯政委直言,依據美國發布的建議徵收中國產品關稅清單議程,5月15日將召開聽證會,同時在5月22日就聽證會內容進行反駁評論,並在6月初決定是否實施;此外,依據301調查程序,當前中美仍有2個月的談判窗口期,且按「美國法典—海關關稅卷」第2415條,「在特殊情況下實施制裁措施可延後最長不超過180天」,這預示中美談判窗口期可延長至8個月,「中美貿易戰結果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宋艷偉分析指出,11月是美國中期選舉,特朗普有意通過抑制貿易逆差策略獲取選票,短期中美貿易摩擦或持續發酵。另外,隨着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位置的上移,中美經貿關係也從互補轉向競爭。不過他認為,貿易摩擦的存在是正常現象,重要的是協商機制,「當前世界格局下,中美的強大需要的協作多過競爭,將來必將通過協商方式化解貿易摩擦」。
劉學智也相信,由於貿易衝突持續升級對中美兩國經濟均不利,兩國爆發全面「貿易戰」的風險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