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風追司馬 尊聖崇賢 陝西韓城萬人拜謁「史聖」司馬遷

時間:2018-03-31 17:18:40來源:大公網

戊戌年清明民祭史聖司馬遷典禮現場

  大公網3月31日訊(記者 李陽波)風追司馬,萬人共仰。3月31日,戊戌年清明民祭史聖司馬遷典禮在陝西省韓城市司馬遷祭祀廣場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司馬遷後裔、20個不同姓氏的100名司馬遷追慕者,以及社會各界代表等萬餘人參加了祭祀活動,共同拜謁中華史聖司馬遷。

  據悉,本次祭祀大典活動全程伴以繼承歷代「雅樂」傳統,嚴守基本中華樂禮樂論而制訂創作的「樂」,整個流程頗為考究規範。

  據介紹,《史記》開創了中國史學諸多領域的先河,成為後世史家着書的典範。最早祭祀司馬遷祠的活動始於西晉,從明代開始,司馬遷祠民祭活動不斷舉行,進而形成祭祀規格和禮儀上的定式。此次戊戌年清明民祭大典秉持「尊聖崇賢」的中華傳統,以「幽而發憤着信史,崇文尚志譜新篇」為主題,以「中華禮儀」追慕先賢高尚的品德,弘揚司馬遷人文精神,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

祭祀禮儀繼承歷代「雅樂」傳統,流程考究規範。

  當日上午10時,隨着贊禮者的引導,富有金元文化禮儀的鼓樂演奏長空響起,「戊戌年清明民祭史聖司馬遷典禮」正式開始。整場活動分為敬獻花籃、供品,恭讀祭文、唱誦,後裔跪拜、進香等環節。其中最具看點的「三獻禮」規制,是根據司馬遷歷史功績和歷代官方定位,以「周代儀禮」為基准,承唐開元「大夫宗廟禮」修訂,並結合當代社會禮俗規矩和韓城特色民俗,形成的一套有傳承、有考據、有發展的祭祀「儀軌」。「初獻禮」,由司馬遷後裔拜受爵、祭酒、啐酒、奠爵。「亞獻禮」,由執饌者取肉少許給予司馬遷後裔,並再授給子孫,這個環節也被稱為「飲福受胙」,象徵着子孫共同分享祖先恩澤。「終獻禮」,則由現場各界人士上香並行禮。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在千人誦讀環節,由當地千餘名中小學生和幹部職工集體誦讀的《太史公自序》,將整個祭祀活動推向高潮。

當地民眾爭相觀賞供品

  據悉,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司馬遷祭祀」因其獨具特色的儀軌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逐漸從司馬遷後裔自發形成的祭祀,發展成祭祀文化活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