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美揮關稅大棒 劍指中國智造

時間:2018-03-24 03:16:12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並宣布將有可能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限制中企對美投資併購。根據白宮新聞稿,美國將對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術、機械等產品加收25%的關稅。內地各大投行普遍認為,首當其衝是針對中國計劃加徵25%附加關稅的行業,估計技術密集型行業受其影響最為嚴重。有專家認為,中美經濟結構日益趨同,特朗普出於安全考慮針對中國芯片、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實施貿易保護。

  綜合澎湃新聞、中通社、記者周琳報道:本次貿易制裁涉及品類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品類,不是僅局限於以往的基本金屬製品等低附加值產品。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提供的信息,這些產品包括:航空產品、現代鐵路,新能源汽車和高科技產品等1300個類別。集中在機電、通訊、信息技術產品在內的高新技術產品將面臨嚴重的衝擊。

  恐殃及新能源汽車業

  據中金統計,從當前中美貿易行業結構來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儀器(根據分類主要是家電、電子等類別,佔出口總量48%)以及雜項製品(12%)、紡織品(10%)、金屬製品(7%)等。

  中信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此次貿易戰背後的原因:既有特朗普的政治訴求,也有限制中國高新技術行業發展的目的,相關的產業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特朗普此次對知識產權的強調,有限制中國高新技術行業發展的考慮。

  中信團隊分析稱,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到各行各業,其中技術密集型行業受其影響最為嚴重。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羅伯特‧萊特希澤早前透露的消息印證這點,其提到此次關稅徵收對象包括航空、現代鐵路、新能源汽車以及高科技產品等。

  中美經濟結構趨向同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動能的攻堅期,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主力軍,美國徵收關稅給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帶來的壓力,可能會對中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帶來挑戰。此外,在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之外,美國政府還表示會對中企在美國的投資進行限制。美國此舉給中國企業帶來的壓力,是「投資+貿易」的雙重壓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美國問題研究組副組長梅冠群表示,去年特朗普對華貿易制裁主要集中在鋼鐵、鋁、光伏等產業,貿易量佔比較小,影響不是特別大。從「301調查」開始是一個轉折,不再是傳統貿易保護思維。現在中國產業升級,中美之間的經濟結構越來越趨向於同質,特別在高科技領域、芯片、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特朗普的這次轉向,應該和以前的貿易制裁不太一樣,美國也有可能會更加傾向從經濟轉向安全層面進行貿易保護,瞄準高技術就是一方面。」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認為,貿易戰只是表面現象。「美國加徵關稅的產品,多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的一些關鍵產品,中國可能受損的不僅是產品,更可能是一些行業與產業,所以美國實際上是以貿易戰的方式防止中國挑戰其全球地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