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黎舞龍隊」在廣場展示舞「板櫈龍」技藝 /大公報記者史兵攝
【大公報訊】記者史兵福州報道:舞「板櫈龍」是福建福清的海絲主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源於漢代,由「舞龍祈雨」的宗教社稷活動演變而來。近日,在福清瑟江古渡前,四條百多米長的巨龍先後登場飛舞騰越,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福清瑟江籍僑親團聚在故鄉,延續古習俗,共舞「板櫈龍」。
為了記住鄉愁,每年都有不少海外瑟江人回故鄉參加舞「板櫈龍」這一古老的傳統祈福盛事,今年有來自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英國、意大利、比利時、法國等30個國家與地區的瑟江籍華人華僑回鄉參加舞「板櫈龍」活動。
在印尼做鋼鐵生意的翁祖進,此次帶着家人專程回到故鄉瑟江,並為「中黎舞龍隊」捐款50萬元人民幣,支持鄉人傳承這項中華傳統文化活動。他說:「瑟江村的舞板櫈龍習俗,是聯結海內外鄉人親情的重要紐帶,所以我們瑟江人無論走到哪裏,每年此時都希望團圓在瑟江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