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州市郊一公路旁邊,隱藏着一個石木雕刻廠。步入其中,只見各種形狀的石頭散落四周,透過飛揚的塵土,一位雕刻師正半跪在地上,手拿墨水筆在一方青石上繪圖,80秒後,一隻活靈活現的「狗」出現在石面上,舉錘下鑿,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讓記者忽視了周邊簡陋的環境,專心欣賞起來。
雕刻師叫陳應葵,師從舅舅吳其林。吳家是當地有名的石狗雕刻世家,到陳應葵已經傳承到第五代。時至今日,能嫻熟雕刻石狗的石匠師傅已寥寥無幾,陳應葵是其中之一,他已經雕刻石狗有30多年了。
造型直觀,刻工粗獷,千姿百態,是雷州石狗的特色。一片空地,幾間板房,是陳應葵工作的場所。不夠舒適的環境和日曬雨淋的辛勞,阻礙了很多年輕人拜師學習的腳步。不過,這一切都與陳應葵無關,他單純熱愛着雕刻,呆在工作間,琢磨每一隻石狗的形態神態,對他來說都是充滿樂趣和挑戰的事情。 陳應葵告訴記者,「雕刻石狗是一個體力活也是精細活。」在石頭上雕刻出狗的雛形,特別是遇到雕刻體形較大的石狗時,舉錘下鑿都十分耗費體力;當刻畫面部表情、身體紋飾,更多需要巧勁與奇思妙想。
陳應葵回憶,曾經逢年過節,鄉民會給石狗刷漆、掛上大紅綢緞,香爐前敬拜的人絡繹不絕。但隨着城鎮化進程的發展,雷州石狗在不斷流失,石狗雕塑在不斷風化,石狗信仰已經大不如前。幸好,隨着近年文化建設大受重視,除了農村如今一些新建的樓盤小區也會向陳應葵定製大型石狗,這為他的生計和石狗文化的傳承都提供了一個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