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昔日深圳每逢春節假期,市區街上鮮有遊人和車輛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石華深圳報道:1993年,王小姐從吉林老家來到深圳發展,一待就是25年。作為一名媒體人,她體會到了深圳的包容開放,見證了深圳的發展速度,也察覺到了深圳的春節變化。
「第一年來深圳就在深圳過的年,當時是被迫留深的。」王小姐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期,深圳出省的長途列車極少,高鐵根本就沒有,列車少、人員多,一票難求在這座移民城市上演的更加激烈。那年她得知還有3個老鄉也不打算回家過年,決定組團留深過節。
那時,說深圳是春節空城一點也不為過。「90年代深圳只有100多萬人,留深過年的不到10萬,一到春節假期完全就是一座空城。」王小姐回道。「吃完年夜飯返回住處時,整個深南大道空空蕩蕩,見不到一輛車,也看不到一個人。不僅如此,街上的公交車一到春節就變成了私人訂製,一輛大巴車走十幾個站也沒人上下車,司機、乘務員能為你單獨服務。」王小姐稱。
對深圳的歸屬感在增強
隨着第二代、第三代移民在深圳成長,入戶、入學、社保、醫療等條件日漸改善,人們對深圳的歸屬感正在增強,加上深圳氣候適宜,且有意識地營造春節氣氛,近年來在深圳過年的人越來越多。
王小姐成婚後,將雙方父母也接到了深圳,現在過年兩個家族20多人聚在一起,再也不會孤單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