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國產「人工真皮」即將臨床試驗

時間:2017-12-06 03:16:30來源:大公網

  圖:人工真皮大動物試驗取得成功\浙江傳真

  在燒傷的小豬背部植入巴掌大的人工真皮,十天之後,新血管生成,傷口逐漸愈合,和原皮膚的相似度達到80%。隨着大動物試驗取得成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燒傷科主任韓春茂及其團隊宣布,由他們研發的「高分子編織網強化型人工真皮」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最快三年可在臨床上投入使用。\大公報記者俞晝杭州報道

  「從業34年,我遇到過很多大面積燒傷的患者,他們需要大面積的組織功能皮膚移植,如果供需不夠就可能導致患者死亡,即使救活也會留下很多疤痕,給患者造成終身的影響,這也是長期困擾燒傷學科的關鍵性問題。」

  韓春茂對人工真皮的研究與開發起始於18年前。「1997年,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的曹誼林在一隻老鼠的身上造出了一隻耳朵,引發了整個業界的震動,甚至開啟了組織工程學這門學科。這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的門,這是不是意味着未來人的心肝脾肺腎都可以用人造來代替。」

  其時,韓春茂已經在浙醫二院燒傷科擔任副主任醫師,他決定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人造皮膚入手,進行組織工程學的研究。1999年,韓春茂與浙江大學化工學院合作,開始人工真皮的研究與開發。

  牛跟腱是人工真皮最佳原材料

  人的皮膚由外而內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其中表皮可以再生,真皮一旦損傷不能再生。記者了解到,目前,美國的Integra人工真皮已在歐美廣泛應用,但價格昂貴,一片手掌大小的人工真皮價格相當於兩台iPhone 8手機(約人民幣14000元)的價格。

  「事實上,Integra也曾進入過中國市場,但由於大面積燒傷患者的創面移植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可能一次就要用掉幾十片人工真皮,價格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承受的,所以後來它又退出了中國市場。」

  2016年,韓春茂團隊聯合浙江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等院校、企業共同承擔了中國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具有原位組織誘導及修復再生功能的聚乙交酯及其共聚物纖維網複合真皮替代物的研發」,總經費6000餘萬人民幣,旨在打破國際對人造皮膚生產技術的壟斷,大幅降低國內「人工真皮」的生產成本。

  經過反覆測試,牛跟腱成為了韓春茂團隊研製的人工真皮的主要原材料。「人體真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大家常吃的牛跟腱,嚼起來軟糯彈牙,這樣的口感正是因為它成分單純,以膠原為主,脂肪和其他組織成分都很少,是製作人工真皮的不二之選。當然,為了不與人的皮膚產生排異反應,在植入前,要先把牛跟腱中可能引起排異反應的抗原決定簇去掉,這樣跟人體真皮就更接近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