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交會展出的機器人吸引參觀者/ 中新社
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城市管理上的應用,城市能夠擁有實時感知的「眼睛」和智慧調度運行的「大腦」,以達到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實時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水平。本屆深圳高交會上,智慧城市展館雲集了百餘家智慧城市領域的領軍企業,眾多觀眾在各家大屏幕前體驗智慧城市的「運行」,「觸摸」技術帶給城市生活的智能與便利。/大公報記者 毛麗娟
隨着智能科技迅速下沉日常生活,物聯網技術已經取得突破發展,未來的城市將是萬物互聯的智慧城市。
與機器人互動完成審批
記者在高交會智慧城市展館看到,本次展會有百餘家智慧城市領域的領軍企業參加。其中,華為展台按照「虛擬智慧城市」進行內容設計,觀眾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或人臉識別獲得「城市虛擬卡」,並以此為身份體驗華為與生態圈合作夥伴聯合搭建的「虛擬智慧城市」,包括體驗智慧水務、智慧園區、智慧旅遊、平安城市、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場景。
在智慧政務展台,觀眾能夠體驗到數據治理、數據呈現、互聯網+政務服務三部分業務內容。比如,觀眾點擊屏幕,可看到採用政務大數據技術、通過對城市經濟運行的分析、展現出來的城市產業全景圖。
在政務服務方面,用戶可以通過語音與機器人互動,完成行政審批業務辦理服務。
「神經系統」讓城市「活」起來
路燈是建設城市物聯網的合適載體。一些企業展出的智慧路燈,以路燈桿為載體,結合互聯網、物聯網、WIFI、傳感器、雲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等技術,給智慧城市各領域應用系統提供了智能照明、公共WIFI、智能充電樁、安全監控、交通流量管理、微基站(4G/5G)、智能垃圾箱、環境監測、緊急報警、音視頻信息發布、綜合運營維護、物聯網傳輸等環境支撐及運營服務。
此外,在人工智能應用專區,有企業展出的智能機器人擁有語音交互自主導航、自動充電、人臉識別、智能家居、移動安防、實時諮詢、休閒娛樂、小孩老人陪護、教育輔導、百科知識等多種功能。試想想,未來機器人可以和人無障礙交流,還能感受人的語氣、心情,幫人做很多原本無法想像的事情,那會是多麼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