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文化自信 中國邁進新時代的重要課題/鄭曼玲

時間:2017-10-21 03:16:35來源:大公網

  圖:10月20日,遊客在北京天安門前合影留念/路透社

  作為引領中國邁進新時代的綱領性文件,十九大報告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黨務國政千頭萬緒的情況下,報告卻單闢專章、濃墨重彩地闡述「文化自信」課題,篇幅之長、重視程度之高出人意料。

  有媒體統計,報告全文「文化」一詞出現79次,超過出現70次的「經濟」,成為僅次於「政治」的高頻關鍵詞。從中不難看出,中國領導者在時代大棋局中的落子所在,顯示樹立「文化自信」乃當下執政黨擺在突出位置的一大課題。而這一課題的求解方式和最終答案,不僅影響着我們的價值取向和社會發展,更決定着中國的百年夢想與復興偉業能否實現。

  事實上,中華民族有着早醒的文化自覺、驕傲的文化自視,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物質層面的「四大發明」、絲綢之路,精神層面的家國情懷、君子人格等都給世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而那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也已浸潤於每個國人心中,構成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

  然而,不可否認,近數十年來,西方掌握了工業文明的先發優勢,在資本與技術的加持下,他國文化被包裝後輸入中國,一時風靡,以中國當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來看,文化競爭力、國際話語權與經濟水平仍極不相稱,文化魅力及傳播力還亟待增進,還不足以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存在的疑惑和誤解。

  基於此,2016年,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對文化自信特別加以闡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於是成為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政治地位陡然凸顯。

  而今,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又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就如何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提出具體要求。

  當然,十九大報告提倡文化自信,絕對不是文化上的自我迷戀、閉目塞聽、保守封閉。報告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既着眼於改革開放,更落腳於文化交流,目的就是希望各方吸納百家優長,以文化自信為定力,增強文化話語體系建設,發出自己的強音。

  如果說,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階段,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是經濟發展問題,那麼,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時代,鍛造文化自信顯然是擺在執政黨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從十九大報告中,不僅讀到了其承於古、強於今的雄心作為,更看到了傳承歷史榮光、心懷百年夙願的文化擔當。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