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6日,來自拉美、海灣等地區的多個記者團在北京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圖為參觀的記者們了解中國復興號動車組列車/中新社
據十九大新聞中心官方網站消息,中共十九大開幕會定於18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據悉,報名參加十九大的記者共有3068人,其中外國及港澳台記者有1818人。面對即將開始的新聞盛宴,境外記者們摩拳擦掌做好準備,報道中國五年來的變化和未來發展動向。多位境外記者16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盛讚中國在過去五年間取得巨大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希望在十九大採訪中了解未來中國發展路線和目標。他們相信,未來中國一定會更加美好。/大公報記者葛沖、張寶峰、馬靜北京報道
十九大新聞中心16日晚舉行十九大中外記者歡迎酒會,中心主任胡孝漢主持酒會並介紹說,有1818名外國記者和港澳台記者報名參加,外國記者來自134個國家,比十八大時增加19.6%,遍布世界五大洲。
阿琳娜是白俄羅斯著名記者。她是白俄羅斯國家通訊社政治社評論部的主編,同時也是位駐京記者。阿琳娜在白俄羅斯報上開設有「中國的發展」的專欄。此次中共十九大,阿琳娜最關注中國的經濟發展。她讚揚,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長全球有目共睹。
關注「一帶一路」進展
這次阿琳娜不僅會從中國經濟總量來進行報道,同時也特別關注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她會以講故事的形式,着眼一個個個體生活五年之前和五年之後具體的生活變化來寫報道,比如工資、養老金、人均收入增長以及政府對醫療的投入等。她說,中國把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福祉放在了首位。
朝日新聞中國總局長古谷浩一指出,最關注中共十九大開幕式上的報告,冀能在報告中看到有關中國將來發展路線的內容。 他說,中國是全球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大國,外界特別關注中國未來具體走怎樣的路線,希望可以從十九大報告中看到中國今後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期的國家發展路線和目標。
談及本次大會期間最關注的話題,全美電視台記者LU YU告訴《大公報》,自己最關心中國「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因為這一發展戰略已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面貌,比如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已讓中國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將包括良好環境在內的更多要素普惠給每一位中國人。此外,中國未來如何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也是自己關注的重點。
日本共同社記者辰巳知二表示,自己更關注中國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特別是第二個一百年。「我覺得這次十九大將不僅考慮中國未來幾年的發展,而是會將思路延伸到2049年。」 辰巳知二還說,過去五年,中國在經濟建設、民生發展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科技方面的發展更是舉世矚目,比如微信紅包、摩拜單車極大方便公眾生活,他認為未來中國的科技發展依然會保持突飛猛進的態勢。
以光影記錄中國巨變
澳洲中文電視台記者QU TONY是一名攝像記者,他最關心的是能在開幕式當天拍攝到天安門廣場上那種熱烈宏偉的氛圍。「我希望用我的鏡頭把中國快速崛起的盛世氣象傳遞到澳洲去,讓海外的人們也感受到中國今天所取得巨大的成就。」談及中國未來發展,阿琳娜充滿信心。她相信未來中國一定會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