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英倫漫話/沉重的北路\江 恆

時間:2025-05-15 05:02:07來源:大公报

  公路小說作為一種文學流派,特點是強調旅行和道路上的自我探索和成長,而英國作家羅布.考恩的新作《北路》,卻給讀者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

  該小說以英國最長的倫敦至愛丁堡A1公路(又稱北路)為背景,這條貫穿了英國南北的主要道路,被形象地稱為「英國大動脈和脊樑」。與傳統意義上的公路文學關注個人在旅途中的成長、冒險和自我發現有所不同,作者更多地從沿途的人文歷史角度進行探究。比如,A1公路曾是古代人類活動軌跡、羅馬時期鋪設的道路和近現代通向北方的要道等等。該書如同他在二○一五年出版的另一部小說《共同點》中所呈現的那樣,巧妙結合遊記和自傳等風格,大量採用心理地理學的寫作方法。他把這次旅途形容為「意識修煉」,並將道路視為許多事物的隱喻:時間、英國的統一或分裂、人類生命的歷程等。就像他在書中所說,當我們注視道路時,不僅看到了我們自己,還看到道路是人類的生命線,雙方之間在身體和情感層面上建立了聯繫。儘管我們只是沿着這條路行駛,卻與這條路的靈魂進行了交流。

  作者在書中提到很多生動的事例。例如A1公路在拓寬土地時的考古發現,那是一處羅馬時期的公墓,人們挖掘出了一個頭骨,「其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彷彿在竭力逃避兩千年來第一次照射在它身上的光線」。由此引申出這條道路的大部分歷史都是悲愴的,就以約克郡附近的路來說,因羅馬時期當地人遭到鎮壓,又被稱為「血路」。再往南,在古北路的羅馬防線上,坐落着亨廷頓郡,那裏是斬首了英王查理一世的護國公克倫威爾的出生地,因此也是英國內戰的支點。作者在書中進一步展開聯想:克倫威爾在酒館裏向他召集來的軍隊發表演說,屋子裏面充滿了奇怪而沉重的氣氛……你幾乎可以感覺到穿着威尼斯紅色外套和子彈帶的亢奮之徒聚集在一起。然而這樣的場景,在二○一六年公投決定脫歐時的英國似乎同樣適用,看看亨廷頓附近A1公路腹地上貧瘠的田野和枯萎的小草在灰色天空下顫抖,簡直就是英國社會困境的寫照。

  這條路上還有一位爭議性人物──號稱「鐵娘子」的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她在林肯郡格蘭瑟姆A1公路旁的一間雜貨店樓上長大,並且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她那位虔誠的衛理公會教徒父親總是「斷然拒絕信任」,並且懷有「對集體社會的仇恨」。正如作者所說,傳承自父輩的政治立場,戴卓爾夫人積極主張推動私有化,她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最終導致英國向南部富有階層傾斜,北部的大批國有煤礦被關閉,工人們成了犧牲品,這條道路也成為「分裂國家的線」。作為重要歷史見證,A1公路沿線有一座紀念二○○○年火車脫軌事故遇難者的紀念碑,當時英國鐵路完成了私有化,鐵路基礎設施的維護由私營公司負責,不幸的是鐵路軌道因維護不當導致金屬疲勞,當列車經過時發生斷裂,在很多人眼中,這起導致重大傷亡的火車脫軌事故,是戴卓爾夫人的一大政治遺產。

  事實上,英國文學中有關公路題材的小說,雖不如美國公路文學(如《在路上》)那樣形成聲勢,但也不乏自我探索為核心主題的佳作。最經典的當屬作家石黑一雄的《長日將盡》,主人公史蒂文斯駕車展開一趟為期六天的休假旅程,他在途中探訪一位友人時,回憶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達林頓莊園擔任管家的往事,暴露出對舊日「美好與輝煌」的戀戀不捨。書中雖描寫了英國鄉郊的美麗景致,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卻是史蒂文斯視線裏無法離開的歷史包袱,也正是這些釀成了他的人生悲劇。

  此外,作家瑞秋.喬伊斯的《一個人的朝聖》和瑞.溫懷特的《鹽之途》,都通過旅途反思人生,而約翰.克里斯多福的《末日之旅》,則充滿了社會崩潰下的公路求生敘事。至於菲利普.普爾曼的《黑暗物質》,雖是穿越平行宇宙的奇幻小說,本質上也是一場公路冒險,有着自我成長與逃亡色彩。用考恩的話說,路永遠不會結束,除非你走到盡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