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此次展出的玉器 網絡圖片
「域外神工─故宮博物院藏痕都斯坦玉器展」8月29日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開展。50件痕都斯坦玉器亮相展覽。
據介紹,本次展覽展出的50件展品遴選自故宮博物院院藏品,包括17至19世紀莫卧兒帝國、印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中亞至東歐地區的各類典型玉器,尤以莫卧兒帝國產品做工最為精緻、細膩,乾隆帝讚其為「仙工」「鬼工」,其中三分之二為首次亮相。
本次展覽策展人、故宮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館員徐琳介紹,乾隆三十三年,駐葉爾羌辦事大臣呈貢了一對青玉花式盤,這是乾隆皇帝第一次看到來自莫卧兒帝國的玉器。乾隆帝甚感興趣,隨即考證其來源,按照藏語及回語發音,確定譯作「痕都斯坦」,並撰詩文《題痕都斯坦雙玉盤》。從此,這類來自異域的玉器統稱為痕都斯坦玉器。直至嘉慶時期,還時常會有這種玉器從新疆地區進入宮廷。
徐琳說,當年乾隆皇帝所稱的痕都斯坦玉器,主要來自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等多個國家,並非限於僅包括北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內的「痕都斯坦」這個地方。但「痕都斯坦玉器」這一名稱已成為後人對這類玉器約定俗成的稱謂。
「本次展覽的展品不以玉料取勝,而是以紋飾取勝。展品反映了14至19世紀,中亞、東歐、南亞地區也有四大帝國或王朝創造出的不同程度的玉雕藝術。」徐琳說。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