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綜合報道:《戰狼2》票房破40億元當天,導演兼主演吳京出席了北京的一場特別放映會。向觀眾滔滔不絕演講一個小時後,他走下講台,面露疲倦,甚至神情恍惚;但坐在燈光下,重新化好妝面對記者,他立刻又激情澎湃,滿血復活,一如電影中打不倒的冷鋒。
「我不過是拿了一根火柴,用一個小火星把大家的愛國情緒點燃了。」吳京反覆說,《戰狼2》的票房不是他個人的成績,是觀眾愛國情緒的一次爆發。
「用炮灰心態殺出一條血路」
對於出身演員的吳京來說,《戰狼》系列並不是他第一次做導演,卻是他本色呈現的一次掙脫。
自1995年出道,拍過《太極宗師》《小李飛刀》等名劇,吳京本人卻一直不溫不火。2003年,他前往香港發展,拜訪了幾乎所有電影公司,但一年之內沒有獲得任何角色,直到葉偉信執導的《殺破狼》,他在其中飾演反派殺手。
「叫做『特別客串明星』,只有一句對白、兩場打戲。」吳京說,此後他片約逐漸增多,做了男主角,也提名了金馬獎,甚至推出了電影導演處女作《狼牙》,但他仍然覺得差了點什么。
那時,東亞娛樂圈仍然吹着一股「中性美」的流行風,作為藝人的吳京,也要被經紀公司包裝成「婉約、俊秀」的形象:長髮修眉,妝容精緻,舉止斯文,一身衣服曝光之後就不能再穿,出門不能坐地鐵只能坐出租車或包保姆車……
「我受不了那種表面的虛無和喧囂,我想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路線。」他說。
拍完《狼牙》,正趕上汶川地震,吳京帶人去了災區。「我看到的是一群年輕人,跟那些塗脂抹粉的年輕人不同的是,他們穿的是破舊軍裝,鬍子沒刮,臟兮兮的,頭髮都乍着,渾身的臭味,啃着幹即食麵,喝着礦泉水,睡在馬路邊,頭枕着馬路牙子……但他們曾用身體當橋板,讓老百姓從身上爬過去。」
「這才叫爺們兒,這才是真正的男人!」吳京反覆強調,他並不排斥所謂「中性美」,但銀幕形象應該是百花齊放的,陽剛之氣不可少,所以他決定拍軍人題材。
經過多年醞釀,2015年,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上映,業內預估最高票房8000萬元,最終以5億餘元成為當年票房「黑馬」,也被譽為近年來主旋律電影的市場「突圍」之作。兩年後,《戰狼2》如期上映,創造了票房神話。
「我是用炮灰的心態殺出了一條血路。」對於《戰狼》系列的成功,吳京說,「我覺得我是為社會風氣作了點貢獻。我撕開了一個口子,現在的年輕男演員們,已經往硬漢、陽剛上靠了。」
「觀眾和我一起創造了歷史」
《戰狼2》中,有很多高難度場面被業內人士和資深影迷津津樂道,比如開頭長達160秒卻一鏡到底的水下打鬥,比如結尾又撞又翻又漂移的坦克大戰,在中國電影史上都具有開創性意義。
但吳京說,作為導演,他最滿意的是全片最後一個鏡頭:右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左側漸漸打出一句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戰狼》中那段『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台詞,我寫了半年;但《戰狼2》中的這段話我只寫了5分鐘。」吳京說,這5分鐘,在他心裏埋了30年。
1986年,吳京第一次出國,作為武術運動員參與國際文化交流,但拿着中國護照辦理簽證時遭到層層盤問,「那時候真的覺得心裏很不舒服,就希望國家趕緊強大起來。」
《戰狼2》中,中國公民身份被多次強調:一本中國護照,就是一張通往安全區的通行證;由於直升機載客量的限制,起初只有中國公民才能搭乘;美國醫生自豪宣稱已通知美國使館,但冷鋒反問她為何還未得救……
吳京說,影片故事雖是虛構,但都有現實依據:近十年來,中國政府成功進行了索羅門群島、東帝汶、黎巴嫩、乍得、泰國、海地、也門、埃及、利比亞等多地的撤僑行動,保護了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讓吳京十分感慨的是,不久前在外地宣傳此片時,有幾名觀眾哭着跑上台,說他們就有在祖國成功撤僑行動中獲救的親身經歷,看到最後護照的鏡頭時淚流不止。
「每一個中國人,都希望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能夠聽到中國的聲音。」吳京說,「《戰狼2》有今天的票房,這不是我個人的藝術成就,是觀眾和我一起創造了歷史——觀眾心裏這把幹柴已經曬得透透的了,只不過我點了一根火柴,把觀眾點燃了。這是中國人愛國情緒的一個爆發。」
「中體西用」講好中國故事
《戰狼2》主要講述一名中國前特種兵孤膽深入非洲戰亂地區營救同胞和當地難民的故事,有着好萊塢大片式的情節結構、驚險場面、緊張節奏,也有着好萊塢式的「不死英雄」。
吳京沒想到的是,這讓不少觀眾質疑他的「常識」:冷鋒為什么不換彈夾,為什么中槍後還能長時間奔跑戰鬥,為什么始終打不死……
「好萊塢電影裏,一個美國人幹一個師不死;我一個中國人,起碼還是全國武術冠軍吧,也在特種部隊訓了那麼長時間吧,怎麼幹幾個僱傭兵就得死?」
「好萊塢電影裏,一個特種兵中了十幾槍還打了半個小時,為什么我作為中國人就得死?」
「歷次的戰爭,中國軍人會不會死?會死,但是死了一個倒一個,倒了一個再上一個,中國軍人不是打不死,中國軍人是打不倒、打不敗!」
吳京說,他正是借用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英雄不死」手法弘揚中國軍人的精神。
1994年中國開放電影市場以來,好萊塢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人的競爭對手和學習榜樣。在吳京看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對待好萊塢的正確態度。
有美國媒體評價《戰狼2》與好萊塢大片高度相似。吳京介紹,劇組聘請了《加勒比海盜》的水下攝影團隊、《美國隊長3》和《湄公河行動》的兩支動作團隊,還請到了好萊塢作曲家的聲效團隊。
吳京說,雖然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發展迅速,但從電影工業水準上說仍和好萊塢有很大差距,從策劃、編劇,到拍攝、製作,好萊塢電影生產中的程序化、專業化、標準化程度,都值得中國同行學習。
當然,硬幣也有另一面。吳京說,如果完全按照好萊塢的行業規範,水下打鬥的長鏡頭和坦克大戰的驚險場面都難以拍攝完成。「我們還沒有形成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尤其這種戰爭類型片,真的落後於人家。我們是拿熱情、拿熱血、拿命去拼。」
(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來源:新華社)